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可以让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诸葛亮在民间的形象与历史上有所差异。



鲁迅先生曾评价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况诸葛多智而近妖”。

诸葛亮刚出山时便已知三分天下,在东吴舌战群儒促成联盟,在赤壁大战前作法借来东风。



刘备集团按照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战略一步一步夺下荆州、益州、汉中,与魏吴呈鼎足之势。

然而,我们不难发现,诸葛亮这些神机妙算、料事如神都发生在刘备活着的时候。

那么,为什么刘备一死,诸葛亮就褪去了“魔力”频频失算呢?

一、出山十五年,功盖三分国

自二十七岁出山,到五十四岁大星陨落,诸葛亮的后半生都奉献给了刘备和蜀汉。

诸葛亮与刘备



在出山后的十五年里,诸葛亮展现出了什么是名副其实的三国“智绝”。

需要指出的是,三国演义确实给诸葛亮加戏不少,孤身前往东吴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等耳熟能详的典故均是虚构。

不过,在读上去时我们并不会感到突兀和虚假,因为正史中的诸葛亮,此时做了这么几件事。

隆中对



出山前,诸葛亮在草庐之中,为此时尚无立锥之地的刘备点出了争霸天下的战略——隆中对。

北拒曹操、东结孙权、跨有荆益、双线出击,待天下有变即可北定中原。

活了四十七年的刘备第一次有了奋斗的目标和方向,于是紧接着派诸葛亮去做下一件事——出访东吴。

诚然,刘备集团此时只有几万残兵,又无地盘,根本算不得一股政治力量。

诸葛亮出访东吴



但诸葛亮在东吴硬是能将刘备“夸”成对面曹操的一生之敌,再加上东吴那边的两大战略家鲁肃、周瑜的鼎力支持,孙刘联盟正式建立。

随后的事情便家喻户晓了:冬日里刮起了罕见的东南大风,孙刘联军火烧了曹军战船,赤壁之战大获全胜。



之后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先取下荆南四郡奠定根基,随后带兵入川,并留诸葛亮和关羽留守荆州。

益州作战焦灼之时,又召诸葛亮入川协助。

拿下成都后,刘备举全国之力北上与曹操争夺汉中,除关羽以外的所有集团将领均参战,而诸葛亮一人留守成都后方保障后勤,做到“足兵足食”。



最终刘备夺下汉中,进为汉中王。

纵观诸葛亮出山后的十五年,他完美地扮演了汉初三杰中张良和萧何的工作,为刘备集团提供了总体战略和作战时的后勤保障。

“足兵足食”一词的含金量相当之高。



可以这么说,诸葛亮出山后的十五年各方面算无遗策,对得起演义中的“近妖”形象。

二、夷陵大火带走了什么

建安二十四年,镇守荆州的关羽北伐失败,被东吴所杀。



关羽的死亡似乎预示了刘备集团的命运将从此急转直下。

除了关羽,刘备在这一年还先后损失了一文一武两位核心成员:定军山立大功的后将军黄忠和入川心腹、尚书令法正先后病死。



更令刘备痛心的是,在征吴之前张飞也被属下杀害。

刘备称帝后以为兄弟报仇之名领数十万大军攻伐东吴,声势浩大,“不灭东吴誓不还”。

然而,尽管深入东吴境内,蜀军与吴军却陷长时间的对峙,最终被大都督陆逊以火攻击败。



刘备狼狈逃回永安,将诸葛亮召来托孤后便溘然长逝。

对于刘备的东征,诸葛亮虽然没有像之前一样非常积极主动,但也并没有反对。

对诸葛亮来说,荆州的丢失更关键,这意味着跨有荆益的大战略破灭,因此夺回荆州是必须的。

这场夷陵之战令蜀汉失去了什么?

首先是君主刘备。



从白手起家到三分天下,刘备集团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刘备本人。

他打出的“兴复汉室”旗号配合他无与伦比的识人眼光,让没有世家大族支持的刘备集团可以源源不断补充进人才,他的恩德能让内外将士“盖追先帝之殊遇”而继续奋斗。

夷陵之战之前庞、关、张、黄、法均已去世,诸葛亮、赵云、魏延等老臣也没有跟随。



刘备带的是黄权、张南、冯习、傅肜等刚刚提拔的新一批年轻将领和储备干部。

然而,这些青年才俊却在夷陵之战几乎死伤殆尽,而这便是夷陵之战中蜀汉的又一大损失。蜀汉政权自此出现了权力的断层。



以至于诸葛亮去世后选择继任的蒋琬、费祎都是同辈人,唯一信得过的年轻人姜维还是个魏国降将。

此外,自荆州时期甚至更早跟随刘备的数万老兵也在战火中消逝,让蜀汉本就脆弱的军事实力进一步折损,也让更多的益州人士进入军政高层,埋下了后期高层分裂的伏笔。

三、试错成本为零的博弈

当然,对于蜀汉一统天下的隆中对战略来说,最大的损失还是就此丧失了夺回荆州的可能性,手里真真切切的只剩一州之地了。



为补充实力、稳定后方,诸葛亮亲自领兵收复南中,将其打造稳固的大后方。

随后便引军北上,出兵北伐。

只是,在北伐时,诸葛亮似乎失去了之前的“魔力”,开始屡屡失算。



首次北伐,诸葛亮犯了人生最大的一次错误——任用马谡去守要地街亭。

马谡轻敌未在当道扎寨,张郃破街亭后,诸葛亮被迫吐出已经吃下的陇西三郡,引军而还。

最有希望的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之后,诸葛亮未能攻破曹真据守的陈仓、在司马懿任雍凉军区最高长官时诸葛亮虽多次将魏军逼入绝境,但始终未能成功。



在《三国演义》中,打算上方谷烧死司马懿的计划也被天降大雨浇灭,与之前在赤壁前招来东南大风的意气风发形成了鲜明对比。

那么,为何诸葛亮在刘备死后频频失算呢?



从历史上来讲,一方面,刘备夷陵覆灭带走了大批年轻将领和干部,使得诸葛亮后期手中人才匮乏。

马谡之兄马良在夷陵身亡,马谡才得以接替其职去守街亭。

另一路领军的是赵云和邓芝两位老将军,年轻将领十分匮乏。

另一方面,失去荆州使得诸葛亮原本的隆中对计划破产,其北伐实际的战略是希望跨有凉益,再慢慢侵蚀关中地区,因此才多次出祁山。

但即便如此,蜀汉的国力也支撑不了多次北伐。



平心而论,诸葛亮的北伐并非没有收获,甚至从战术的角度来说可以算得上大获全胜。

前后七年打得曹魏“雍凉不解甲,中原不释鞍”,一大批顶级将领如曹真、张郃、王双都死在西线战场,曹魏的国力也被大大消耗。

只可惜,北伐从战略上其实就已经输了,以一州之力对抗九州没有任何容错率,哪怕每一步都走得完美无缺,想要成功还需要上天眷顾。



但诸葛亮也是人,他也会犯错,但蜀汉经不起任何差池。

从《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上来讲,前期描写的诸葛亮多么意气风发,后期北伐的诸葛亮就有多么无力。



前后的对比之间,将诸葛亮与天相斗、鞠躬尽瘁的形象凸显得更加丰满。

这也是诸葛亮与历代其他所谓“智囊”的最关键区别。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

《三国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