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和平,象旺潍坊!”潍坊这座国际和平城市,在四周年之际,以和平使者的身份,向世界发出呼唤!

作者:王玉龙 王泽一

1月21日,一场以“向往和平 象旺潍坊”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在潍坊举行。这是这座城市获评国际和平城市四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开篇之作,也是潍坊作为北方首座和平城市,向世界发出的真情呼唤。

潍坊,这座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如今正以和平使者的身份,向世界传递着和平发展的暖意与希望。

朗诵会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悠扬的《欢乐颂》旋律响起,爱乐天使青少年交响乐团的演奏拉开了活动的帷幕。

百位社会各界朋友齐聚一堂,与朗诵者们一起,用诗歌为媒,以朗诵为介,共同回顾潍坊和平发展的历程,展望未来更加美好的愿景。

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博物馆的和平小使者们走上台,他们用稚嫩而清澈的声音合诵《和平的旗帜》。孩子们的声音如同天籁,穿透了历史的尘埃,传递出对和平的向往与祈愿。

“和平是一道阳光,照亮生命的每一个角落;和平是一股清泉,涤荡尘埃的每一寸土地。今天,这些孩子就是和平的使者,他们用心灵的声音,向全世界传递着潍坊的和平心声……”主持人动情地说。



大屏幕上,放映着伦敦达肯兄弟制造公司生产的一张铁床的照片。2019年10月29日,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开馆前夕,79岁的韩崇滨老人将这张满含沉甸甸情谊的铁床,无偿捐赠给了博物馆。

作为集中营那段历史的亲历者的家属,他讲述了父亲韩绪庭的一段往事。

1943年,集中营里传出消息,里头的孩子营养不良,想弄点鸡蛋和白糖。当地农民韩绪庭凑钱买了白糖,从家里拿了鸡蛋,冒着生命危险,晚上9点送到乐道院墙外。东西吊了进去,他刚要走,被里面的人叫住了,说等等。十几分钟后,长杆子吊出一张铁床来。

“我家离着乐道院有5里地,父亲是个老实人,没想用鸡蛋白糖去换东西,当时就是觉得里面的人可怜,能帮一点是一点。没想到,里面的人给了这张床……”

这张满含沉甸甸情谊的铁床,见证了那段黑暗的岁月,也见证了潍坊人民的善良与无私。讲述人声音哽咽,台下观众无不动容。



屏幕中渐渐显现的是一节美国军用降落伞的伞绳。这是王成汉老人最珍贵的藏品。

王成汉是四川成都人,1943年成都树德中学毕业后就读四川大学物理系,1944年12月投笔从戎,后入在华的美军战略服务办公室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简称:O.S.S)特别情报组(SI组),亲历抗战胜利后营救潍县乐道院国际集中营外籍侨民的行动。

1945年8月17日,王成汉随美军“鸭子”特别行动队在潍县乐道院集中营跳伞,解救了这里的被囚难民。他是这个7人队伍中唯一的中国人,也是随队中文翻译。

被营救人员中,有一位名叫安吉拉的女童,当时才两岁。“2015年,时年72岁的安吉拉回到中国,将她保存了70年的降落伞绳给了我,我现在把它捐给博物馆。”2020年,当90多岁的王成汉老人见到潍坊来人时,一说到潍坊、一说到乐道院集中营,老人家立刻来了精神,他颤抖着拿出了这条被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伞绳。

今年1月11日,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再次派出采访组,去到贵州贵阳见到了王成汉老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这位已经101岁高龄的老人一遍遍地说着,并一笔一划地写下了“珍爱和平”四个大字。



“……这时候 鬼子进城了/铅弹 像大雨一样/从天而降 大开杀的城门/杀得痛快得 像抒情一般/那种感觉/那种感觉 国人无人知晓/是那样的 像砍甘蔗一样/一梭子射出去/就有一排倒下 噗嗤/噗嗤 那种噗噗嗤嗤的声音/在鬼子的心里/被撞击得狂野无羁/趴在机关枪上/与强奸犯的贪婪毫无异样……”

万字长诗《狂雪》,悲愤地控诉了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惨绝人寰的暴行,为被日寇屠杀的30多万南京军民招魂。

《狂雪》是诗人王九辛的代表作。

1990年王久辛就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时,在一次中国革命史课上,靳希光教授讲到侵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时,伸出3个手指头对同学们说道:“1937年12月13日以后长达6周的时间内,侵华日军在南京屠杀了我30多万同胞。”靳教授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组成了“0”,中指、无名指、小拇指代表着“3”!

听着,看着,王久辛周身犹如万箭穿心,创作《狂雪》的激情油然而生。

1990年3月24日下午,王久辛积压在心中的怒火喷射了,他端坐桌前,一直写到25日凌晨3时45分,23节、500多行、3.7万字的长诗《狂雪》问世。该诗1990年首发于《人民文学》,获人民文学诗歌大奖,同名诗集获首届鲁迅文学奖,被无数次演绎、诵读。

“每读一次,就像是烈火炙烤胸膛一次……”潍坊朗诵与语言艺术协会副会长、一级播音员刘金全说。



“终于要回去了/这一别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祖国变样了吗/父母还在不在乡亲们好不好/我心爱的姑娘有没有在等着我/……从听说祖国要接我们回去/我就一直在盼望着/走的时候老娘连夜给我缝了一双鞋还没舍得穿/这次回去穿上/我娘见了一准能认出我……”

战争是残酷的。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大量志愿军烈士的遗体留在寒冷的异国他乡。直到2014年,韩国开始向中国移交在韩的志愿军烈士遗骸。从2014年到2024年,韩国已向中国移交了981位烈士遗骸。

2022年9月16日,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遗物归国,当日上午,新华网推送一篇《整整9年,这个细节太戳人了!》的文章,一位读者看到文章后写下了自己的留言。

该留言以志愿军战士口吻诉说的方式,道出志愿军战士对祖国的思念,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思念,该条留言随后被新华网置顶,点赞超过4000余次,不少网友直言看到该留言后泪流满面。当日下午,新华网单独将该留言截屏,并以《这条网友留言,值得一个头条》为题,新华网全网推送,阅读量短时10万+。

我们的最可爱的志愿军战士,他们已经离家已半个多世纪,他们想家,他们要《回家》!



“惟吾中华,文明耿光……”朗诵会的高潮部分,是全体青少年合诵的《潍坊国际和平城市宣言》。孩子们的声音整齐而坚定,他们用稚嫩的嗓音,向世界发出了潍坊的和平倡议:“与时偕行,国运纲常;丹忱续写,和平典章!”

一战期间,2.5万名潍坊籍华工在欧洲前线,用血泪和生命为中国赢得战胜国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战期间,潍坊人民无私帮助和舍命营救关押在潍县集中营的25个国家的2000多名西方侨民。

2021年2月3日,《潍坊国际和平城市宣言》正式发布,这是“国际和平城市”潍坊向世界发出了拥抱和平、珍爱和平、守护和平的庄重宣言。



历经战争苦难,方知和平珍贵。

清朗的声音回荡在会场,敲击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在潍坊获评国际和平城市四周年这一重要时刻,以诗歌为媒,以朗诵为介,共同回顾潍坊和平发展的历程,展望未来更加美好的愿景,非常有意义。”

潍坊国际和平城市发起人、领导人,潍坊市博物馆原馆长、名誉馆长、研究馆员吉树春说,下步,将继续以纪念国际和平城市为主题,举办各种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活动,把和平的理念融入到城市发展的每一个环节,让潍坊成为和平的使者,向世界传递和平的正能量。

和平与发展,是人类最永恒的主题。

近年来,做为国际和平城市的潍坊,全面、系统、深入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适应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加强和平遗产保护,推动和平教育普及,凝聚和平共建力量,扩大和平文化影响,向社会、向世界、向全人类呼唤和平,播撒了和平种子、贡献了和平力量,叫响“和平城市让潍坊更好”。

未来,潍坊也将继续以和平为纽带,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向世界展示中国和平文化的魅力,发出和平愿景、讲好潍坊和平故事,传递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心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潍坊力量。

记者:王玉龙

实习记者:王泽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