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安徽省铜陵市第二十中学教师姚萍一如既往地开始了已经坚持十几年的家访,同时心里又有些五味杂陈——这位在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岗位上一干就是12年、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姚妈妈”的教师,今年夏天就要退休了。
与姚萍一起踏上家访之路的,还有该校全体教师,他们要在春节前分片分区域走访慰问学校里的留守儿童和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
“希望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回想起年少时的这一幕,他们眼里有光,心中存爱,相信人间四季温暖如春……”姚萍回顾12年家访路时说。
铜陵市第二十中学地处偏远乡村,学生有三分之一是留守儿童或进城务工家庭子女。为了让家访起到作用,姚萍和同事们做足了功课。“虽然准备工作繁复专业,但咱有‘后台’,做家校协同工作倍儿有底气。”
姚萍口中所说的“后台”是铜陵市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依托中心,姚萍和同事们系统接受了学生心理健康、家校沟通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在今年家访工作启动之前,姚萍专程找到了中心负责人、铜陵市第一中学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夏冰,和她一起探讨家访时的注意事项。“假期做好陪伴,享受年俗文化”“合理规划,正向激励”“耐心倾听,了解需求”“做孩子‘驾驶舱’的副驾驶,不要去抢方向盘”等实操性建议均被姚萍记录在案。
天色将晚,姚萍结束了一天的家访工作,收集的问题一一记录,作为来年开展家校沟通工作的问题导向;夏冰的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她正带着工作室的同伴们进一步打磨高三赋能手册,为开学即将进入最后冲刺的高三学生制定心理赋能计划。
走访慰问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学生是铜陵市各个学校,特别是地处偏远、留守儿童较多的乡村学校的一项传统。各校把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这件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事,落实到具体实事当中,让留守孩子和家人们感受到温暖。
从“心”出发,携“爱”家访。寒假开始,一大批像姚萍一样的教师正踏上这场充满暖意的旅程。为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教育人的步履不曾停歇。
《中国教育报》2025年01月23日 第01版
作者:本报记者 方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