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令人动容的故事,那些默默坚守在边疆的战士们,用他们的忠诚与奉献,书写着壮丽的篇章。1950 年,在新中国成立没多久的时候,中央派出了第五师第十五军团的特务连,来到了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赛图拉哨所。


赛图拉哨所,位于清政府时期最靠近国外边境的站点,这里曾是丝绸之路的南北交通线,也是监督我国西境安全的重要防御阵地。当年左宗棠平定新疆的扰乱后,得知南疆的赛拉图被英军弄得混乱不堪,便组织敢死队对喀喇昆仑边境的英国殖民军发起进攻。在敢死队的奋勇冲锋下,英军殖民军很快被打败,清军就地取材建造了一座高高的哨所。主哨所周边还设立了分哨所,军民共同展开边境线的巡视,由于边境线漫长,一个士兵巡视一圈需花费三个月时间,可见其艰巨程度。

许多清军在这里驻扎久了,便融入当地成为边关人。因交通与通讯不便,地处偏僻,这里消息闭塞,清王朝灭亡了,赛图拉哨所的士兵们却一无所知。在封建制度灭亡后,这些清兵本可不必继续驻守,但由于信息不通,他们依然坚守在这里。直到国军来换防,才让他们有了喘息之机。


哨所的条件极其恶劣,即使到了民国时期也未有太大改善。没有通电,夜晚只能靠煤油灯照明;冬天,士兵们为收集当地牧民牲畜的粪便点火取暖,可有时作用甚微,大家只能抱在一起取暖。驻守在这里的官兵,眼前常常是白茫茫的雪山,在孤独的日子里,他们却始终坚守,守卫着祖国边疆的安全。1928 年,赛拉图哨所情况有所好转,巡逻人数增加到 100 人。1933 年到 1937 年,人数增长到 200 人左右,此后几年也持续向好,提高了巡逻效率。

当解放军来到赛图拉哨所时,发现了一只形销骨立的国军士兵。看到穿着不同制式军装的解放军,他们还没来得及震惊,只是说了一句:“换防的人终于来了啊!” 这句话简短而朴实,却让人对军人的敬意油然而生。解放军们听到这话,不禁流下了眼泪。这些国军士兵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依然坚守着岗位,他们的奉献精神令人动容。


为了更好地理解边疆战士们的坚守,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西汉时期苏武牧羊的故事。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却被扣押。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将他流放到北海牧羊。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苏武手持汉朝符节,渴饮雪、饥吞毡,十九年如一日,始终坚守着对国家的忠诚。他的故事与赛图拉哨所的战士们一样,展现了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新疆的边防情况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改变,各个分哨所都有隐蔽的粮草站,为巡逻提供了强大的后勤保障。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民抗争激烈,但因装备落后、后勤保障不足,最后只能选择撤退。大部队从苏区境内寻找出路,绕了一圈后到达新疆。义勇军来到新疆后,受到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他们为支持国家抗日,贡献出家中的牛羊粮草等食物。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守卫边疆的战士们都是最辛苦的。他们要面对漫天的风雪、烈日的灼伤,更要忍受寂寞。然而,他们信念坚定,为祖国守卫边疆,保护国家领土安全。他们的奉献和坚守,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铭记。在新时代,我们更应关注边疆建设,为边疆战士们提供更好的保障,共同守护我们伟大的祖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