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饱含着浓郁的地域文化。佛山人过年,少不了游祖庙、逛花街、行通济。那么,这些习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有趣故事?近期,一批青少年在地名中寻找到了答案……
1月22日,由禅城区民政局、禅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禅城区慈善会共同举办,禅城区文化产业协会承办的2025年乡村著名行动暨“通济禅城”慈善月系列活动之——“地名文脉 童心探索”禅城区地名文化慈善研学活动在佛山新华书店岭南盛世店正式启动,来自各镇(街道)的30名小朋友热情参与。
研学出发前,主办方邀请禅城区区划地名专家谭炎主讲地名文化小课堂,通过有趣的故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历史、建筑、民俗等角度,深入浅出介绍祖庙-东华里地名概况。聆听专家介绍后,学员们带着满满的期待,正式开启研学之旅。
逛祖庙、游塔坡,专家解读佛山、禅城地名由来
佛山祖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与德庆悦城龙母庙、广州陈家祠合称为岭南古建筑三大瑰宝。宋元以后,祖庙逐渐发展为佛山士绅的议事中心,成为联系各姓氏宗族的纽带,所以佛山人就习惯把它称为祖庙。来到祖庙,学员们跟随着导赏员,参观灵应祠、万福台、孔庙、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堂等,从古建筑群的一砖一瓦,领会祖庙作为佛山市区中心地标性建筑的文化价值。
探寻祖庙之名由来。禅城区民政局供图
岭南天地是佛山中心城区内文物古迹最为密集、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历史文化街区,保留着原本的历史风貌与建筑,同时又是佛山烟火气最旺的地点之一。本次研学精心策划打卡盖章环节,联动陈永才剪纸工作室、岭南艺苑、HEA龙狮文创馆、POST BOX岭南邮局、先行书店等爱心商家,学员完成地名小问答,即可领取纪念礼品,收获知识与快乐。
说到佛山之名,不得不说“先有塔坡,后有佛山”的故事。地名专家梁国澄、梁诗裕加入研学队伍,解说“肇迹于晋,得名于唐”的佛山,在唐贞观得名于塔坡后,成为了珠三角的一个宗教中心,故又称为“禅”,这也是后来禅城的得名由来。专家带领学员们走过通济桥、漫游塔坡街,介绍“必通而有后济”的通济故事,感受“行通济,无闭翳”“洗过塔坡水,顺风又顺水”等民俗活动的美好寓意,以及“行通济”蕴含的善文化印记。
专家介绍通济桥的典故逸闻。禅城区民政局供图
此外,兆祥黄公祠内的广东粤剧博物馆,是全国首家粤剧专题博物馆。学员们在此了解粤剧的发展历史、舞台艺术和名伶风采,特别是精美的戏服和华丽的头饰,仿佛看到了昔日佛山街头“万人围住看琼花”的繁华盛况。
禅城已诞生8个地名文化研学基地
春节临近,在活动尾声,主办方还精心安排了木版年画制作体验。佛山木版年画是中国四大木版年画生产基地之一,是独具佛山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学员们亲身体验有着七百年历史的佛山木版年画制作过程,从刻版到印刷,学员们发挥创造力,制作出一幅幅独具特色的年画作品。
禅城区慈善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禅城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去年共组织2次主题研学,引导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地名文化、亲近自然、开拓视野。
禅城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过去的一年里,禅城区深入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大力提升地名公共服务和地名文化保护水平。本次活动以地名为锚,以研学形式,旨在让未成年人深入了解禅城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助力未成人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导未成年人厚植爱国、爱党、爱禅城情怀。
研学活动启动前,南庄镇罗南村、紫南村,石湾镇街道黎冲村、南风古灶,张槎街道莲塘村、下朗村,祖庙街道塔坡社区、任围片区被命名为禅城区首批8个地名文化研学基地,推动地名文化与研学教育深度融合。
禅城区首批8个地名文化研学基地授牌。禅城区民政局供图
据介绍,禅城区民政局未来将继续加强地名工作,规范地名命名管理,完善地名保护机制,还将联动社会各界,汇聚慈善力量,做强“禅系列”民生品牌。
采写:南都记者 孙振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