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月20日,中国国家画院与中国美术学院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暨创作研究与人才培养座谈会在中国国家画院明德楼举行。座谈会由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董雷主持,何加林、韩绪、邢少臣、张捷、袁学军、韩亮、方向、盛天晔、赵培智、刘海勇、谢小铨、王益、沙永汇、邓柯、陈明、邱雷先后发言。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万鸣作总结发言。
座谈会现场
刘万鸣(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此次中国国家画院与中国美术学院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在美术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专家们提出的强强联合、互补互借等建议,以及匠心精神在教学与创作中的重要性值得深思,对于学术品质的一致追求,也为双方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协议签署之后,关键在于将合作意向转化为实际行动,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年度会议机制,通过定期沟通与协商,明确双方的合作计划与具体方式。这样的机制将有助于监督合作进展,及时调整合作策略,从而确保合作能够持续、稳定地推进,真正实现合作共赢。
何加林(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画院和院校虽然职能不尽相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目标,都是为了促进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中国国家画院“经典引领 品格立院”的学术追求,与中国美术学院扎实的学科、学术建设有诸多值得交流合作的地方。希望在今后的合作过程中,能够聘请中国美术学院的名师来中国国家画院进行讲学、授课,提升画院在教学方面的水平和层次;同时,在中国国家画院的创作研究和展览活动中,也希望有更多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师和学生的参与,促进和提升中国美术学院的创作研究水平。
韩绪(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首先,在教育部倡导的部省合作共建高校的新背景下,中国国家画院与中国美术学院的合作便有了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其次,画院与美院在创作和教育的不同职责中,能够逐步找到互相借鉴、互相促进的元素。再次,希望双方都要避免匠气,避免按部就班,走出舒适区,因此可以将这次合作作为一面镜子,彼此之间相互观照,为未来的合作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邢少臣(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理念先进,培养了众多优秀艺术家。中国国家画院需要各类人才,双方的合作将为画院注入新鲜血液,促进长远发展。期待双方合作顺利,达成共识,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张捷(中国美术学院原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今天签订的协议标志着两院合作的新起点,旨在让艺术服务于国家文化建设。中国美术学院拥有丰富的学科资源和地缘优势,中国国家画院则是美术创作的重要学术平台,双方将深化合作,开拓优势,推进国家重大主题创作和国际项目。协议签署后,需细化落实规划,每年推进重大项目。学院提供展示平台,助力画院艺术家作品的展示,共同推动艺术教育与创作的繁荣发展。
袁学军(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处长):今天,两院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将载入史册。关于人才培养与创作,第一,要加强文史哲修养,拓宽视野,为艺术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注重实践能力,搭建多样化的实践平台,鼓励艺术家参与各种艺术创作活动;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参考借鉴彼此的教学精髓和丰富经验;第四,创新教育模式,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激发艺术家的热情。总之,两院携手、院校共建,将会为繁荣我国的艺术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韩亮(中国美术学院办公室主任):中国国家画院和中国美术学院互相支持与信任,对未来合作充满期待。为推进合作,提出以下三个方面建议:一是双方指定具体部门组建联合工作小组,确保合作的长期、稳定、可持续;二是双方建立年度会晤互访机制,选定最佳时间节点,促进深入交流与合作;三是制定年度合作清单,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各项合作事项,每年重点完成一件事,逐步累积合作成果,滋养双方的发展与成长。
方向(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与中国美术学院交往较多,感谢中国美术学院对山水画创作的支持。期待中国美术学院继续助力传统学术研究,推动中国绘画发展。建议加强艺术家交流、学生互动,共同建立人才梯队。同时,中国国家画院可作为中国美术学院在北京的窗口,加大学术传播力度。双方资源相辅相成、强强联手,共同推动艺术发展,实现艺术共鸣。
盛天晔【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中国美术学院秉承的“守正创新”,源于林风眠的中西融合与潘天寿的传统出新。具体到教学,山水画一脉承续最完整,浙派人物画写意一脉尚需整理和赓续。2024年上海的“光华旦旦——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作品展”完整呈现了中国画学院的历史脉络,前辈作品中的文化传统是我们应守的根源。双方合作应避免书斋气、匠气及江湖气,重要的是互相促进、平台共建。
赵培智(中国国家画院油画所所长):中国美术学院作为百年名校,其优势显著,教师与年轻人打交道,接触最前沿的学科动态,能激发对创作与教学的思考。中国国家画院虽有教学,但对象固化,有待与学院互补。希望此次合作能够落实到专业与专业间的点对点交流与合作,如互派老师参与教学、理论研究、展览交流等,每年召开合作会议,总结互通,共同发挥各自优长,推动艺术事业的发展。
刘海勇(中国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处长):在中国国家画院与中国美术学院的合作中,学院致力于推进艺术创作与教育的共同发展,通过详细规划与项目对接,加强国际化影响,助力国家文化战略。在展览、研究、创作与教学等方面,也将深入挖掘资源,进行真展览、真研究、真创作,并加强师资互聘与人才培养。为确保合作成效,建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优势互补与强强联合,共同推进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谢小铨【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副所长(主持工作)】: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近年来的工作重点是以重大主题创作与研究为核心,同时策划了“刻石书法研究与创作系列展”,开创了以书法文物文献融合当代书法创作的新模式。同时,书法进校园项目成果显著。对外交流上,中韩书法双年展效果良好。期待与中国美术学院深度合作,尤其是在教学课程的合理设置、传统经典的当代解读、展览策划与藏品支持及书法创新及边界等方向上,进行学术探讨,共同推动书法发展。
王益(中国美术学院社会合作处处长):今天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恰逢其时,中国美术学院将确保合作的实质、实效推进,建立定期协商机制,每年制订计划并抓好落实执行。同时,加强双方日常交流互动,资源整合、强强联手,共同服务国家形象塑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美学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活化等。并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传播,共同推进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传播。期待列出计划,有序推进工作。
沙永汇(中国国家画院版画所所长):中国国家画院版画所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专业交流密切,学院的版画教学严谨、体系化,版画写生课程的教学方式值得学习。中国国家画院版画所现任和外聘人员共41位,都是全国各地的学科带头人,多次参与中国国家画院主题性创作展览。同时期待与中国美术学院继续合作,加强青年人的版画培训和培养,共同推动版画艺术发展。中国国家画院版画所今年申报了国家艺术基金组织创作项目,旨在培养青年人才,期待更多的青年创作者参与,更持久地延续合作。
邓柯(中国国家画院雕塑所所长):这次中国国家画院和中国美术学院以开放的姿态,促进学术交流合作,意义重大。中国国家画院雕塑所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团队互动频繁、受益良多,希望两院在主题雕塑创作人才团队建设上互助共建,锚定国家战略展开实践研究。同时,期待在传统研习和考察方面有更多互动。相信两院未来在创作、科研、教学和展览上将有更多活动展开,共同推动雕塑艺术发展。
陈明(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国家画院历来重视美术理论研究。理论研究所的研究范围涵盖主题性美术创作、现当代美术、传统书画及历代画院等领域,主张理论的实践性,重视创作实践的理论与批评。中国美术学院的创作研究与画院系统的创作研究有着天然的互补性,希望能与中国美术学院的学术部门进一步加强联系,共同承担学术项目、举办学术论坛、进行学术交流等。相信两院未来会有更大的交流合作空间。
邱雷(中国国家画院教学培训部主任):中国国家画院教学培训部经过40余年的教学实践,培养了众多中国画人才。首创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聘请80余位名家,培训6000多人;承办文化和旅游部人才培养项目,培训中青年骨干近400人次;参与国家主题性创作美术工程,获颁优秀组织奖。期待与中国美术学院深度合作、优势互补,并建议开办高端人才培养班,面向学院研究生等,进行学历后教育,颁发双方证书,共同培养青年人才。
董雷(座谈会主持人、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今天,中国国家画院与中国美术学院就创作研究、人才培养和全面合作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座谈。与会的领导和专家研讨内容充实,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建议设想,为推动双方优势互补和持续合作发展贡献了智慧。相信此次座谈的内容会在日后各具体项目的合作中得到落实。
来源:中国国家画院
编辑 | 李振伟
摄影 | 武广宇、张婷婷
制作 | 闫天蒙
校对 | 蔡培新
初审 | 李振伟
复审 | 冯知军
终审 | 金 新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