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0日,在冯思广烈士的追悼会现场,遗孀田文君身着军装缓步而来。
她的泪眼中闪烁着坚毅,向空军司令员敬了两个庄严的军礼,说道:“请司令员见证,今天是我和思广的婚礼……”
就在几天前,28岁的冯思广,在一次跨昼夜飞行任务中,用1.1秒挽救了4000多人的生命,只可惜再也无法兑现对妻子的承诺。
那么,冯思广是如何牺牲的?田文君又为何选择以这种方式告别?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信源:大众网2010年5月20日发布
1.1秒的生死抉择
2010年5月6日晚,一架战机在跑道上蓄势待发,准备执行一次跨昼夜飞行任务。
驾驶舱内,28岁的飞行员冯思广和他的教练正在进行最后的检查。
“塔台呼叫苏-30,一切正常,可以起飞。”
“收到,苏-30准备起飞。”
随着一声轰鸣,战机冲上云霄。
冯思广
然而,飞行进行到一半时,突然警报声大作。
冯思广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发动机出现故障,战机正在迅速失去动力。
“马上跳伞!”地面指挥中心的紧急命令传来。
冯思广的手指已经触及弹射按钮,但他的目光却被下方灯火通明的居民区吸引。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里,有4000多名毫不知情的百姓正在安睡。
如果此刻跳伞,失控的战机将会如同一颗巨大的炸弹,给百姓们带来灾难。
1.1秒,这是生与死的分界线。
冯思广必须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做出选择:是立即跳伞保全自己的性命,还是冒着生命危险改变航向?
冯思广
没有丝毫犹豫,冯思广和教练默契地对视一眼。他们同时推动操纵杆,试图改变飞机的轨迹。
战机在夜空中划出一道惊心动魄的弧线,终于避开了人口密集区。
“跳伞!”冯思广对教练喊道。按照程序,后座的教练先行跳出。1.1秒后,轮到冯思广。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这短暂的时间差,却成了生死的分水岭。
当冯思广按下弹射按钮时,飞机已经离地面太近。
他的降落伞来不及完全展开,就这样坠落在田野间。
28岁的生命,就此定格。
冯思广
英雄的成长轨迹
冯思广的英雄壮举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坚韧不拔的成长历程。
1982年,冯思广出生在山东聊城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从小,他就对天空有着特殊的情感。
每当军用飞机从头顶掠过,小思广总是兴奋地仰望,梦想有朝一日能驾驶战机翱翔蓝天。
然而,贫困的家境似乎注定了这个梦想的遥不可及。
村里人都觉得,像思广这样的孩子,能上个大学就已经很不错了,当飞行员?简直是痴人说梦。
但冯思广从未放弃。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发誓要用知识改变命运。
高中时,他常常是班里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学生。
寒来暑往,他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教室里,挑灯夜读。
冯思广
最终,凭借过人的毅力,冯思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
为了不增加家里的负担,他申请了助学贷款,省吃俭用,勤工俭学。
大学期间,他的飞行梦想愈发强烈。
2005年,冯思广如愿考入空军学院。从此,蓝天成为了他的第二个家。
空军学院的训练异常艰苦,每天从清晨5点一直持续到深夜11点。
冯思广
体能训练、理论学习、模拟飞行,每一项都是对意志力的极大考验。
“既然选择了飞行,就要做最好的飞行员。”这是冯思广常挂在嘴边的话。
他比其他学员更加刻苦,常常利用休息时间钻研飞行理论。
遇到不懂的问题,他总是第一个去请教教官。
冯思广
2007年,冯思广终于圆梦,成为一名正式的战斗机飞行员。
他不负众望,多次在训练中脱颖而出,屡获嘉奖。然而,成功并未让他骄傲自满。
相反,他更加刻苦钻研,力求精进。很快,冯思广成为了部队的骨干力量。
冯思广
军人家庭的动人故事
就在冯思广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命运给了他一份意外的礼物。
在一次例行体检中,他认识了军医田文君。
初次见面,田文君就被冯思广阳光般的笑容吸引。
“他不像其他飞行员那样张扬,反而有种内敛的气质。”田文君回忆道,“但一聊到飞行,他的眼睛就会发光。”
冯思广
两人的交集并未止于这次体检。在之后的几次偶遇中,他们发现彼此有许多共同话题。
无论是对军旅生活的热爱,还是对未来的憧憬,两颗心都在不知不觉中越靠越近。
很快,他们坠入爱河,开始了一段甜蜜的恋情。
2009年8月的一个普通工作日,冯思广和田文君低调地领取了结婚证。
没有盛大的仪式,没有热闹的宴席,只有两人相视而笑的温馨瞬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们都明白,作为军人,责任和使命始终是第一位的。
新婚的喜悦还未褪去,繁重的工作就已经将他们分隔。
聚少离多成了这对新人的日常。
冯思广的飞行任务常常持续数天,有时深夜接到紧急指令,甚至来不及与妻子道别就匆匆离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她从不抱怨,反而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
因为,她深知自己嫁给的不只是一个人,更是一份使命。
尽管思念和担忧时常萦绕心头,她也总是默默埋藏在心底。
冯思广也深深感激妻子的理解。每次执行任务归来,他总会带些小礼物给田文君。
冯思广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心意,却是他们之间爱的见证。
虽然未能举办正式的婚礼,但冯思广始终记挂着这个心愿。
他常常许诺,等到工作不那么忙碌时,一定要为田文君补办一场盛大的婚礼。
然而,这个承诺最终未能实现。在那个夜晚之后,追悼会取代了婚礼。
冯思广
最特殊的“婚礼”
2010年5月10日,追悼会在空军基地的礼堂内举行,庄严肃穆的气氛笼罩着每一个角落。
礼堂正中央,冯思广身着军装的遗照庄严而立,周围簇拥着战友们献上的白色菊花,花瓣上还沾着晨露。
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悲伤中时,田文君身着军装,在亲友的陪伴下缓步走向灵堂。
冯思广追悼会
她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倔强地不肯落下。
来到灵前,田文君转身面向在场的空军首长。
她的背影挺得笔直,仿佛要将所有的悲伤都化作力量。
她郑重地举起右手,向空军司令员行了两个标准的军礼。
田文君
第一个军礼,是以军人遗孀的身份致敬;第二个军礼,是替永远无法再敬礼的丈夫完成最后的责任。
随后,她声音颤抖却坚定说道:“请司令员见证,今天是我和思广的婚礼。能嫁给他,我一点也不后悔……”
此时的她,仿佛是站在婚礼现场的新娘,正要向自己的新郎宣誓。
信源:东方今报2010年5月22日发布
她的声音虽然哽咽,却格外清晰地在寂静的礼堂中回响。
礼堂内的每个人都被这一幕深深触动。
战友们笔直站立,泪水无声地滑落;亲友们低声啜泣,见证着这场独特的“婚礼”。
这一刻,追悼会成了最特别的婚礼,见证了一份至死不渝的爱情。
冯思广葬礼
英雄的永恒与荣光
冯思广的壮举如一颗璀璨的流星,划破长空,照亮了无数人的心。
中央军委迅速作出决定,追授冯思广“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并追记一等功。
这枚沉甸甸的金质奖章,不仅是对他多年如一日忠诚履职的肯定,更是对他舍己救人壮举的最高褒奖。
信源:中国新闻网2010年6月4日发布
2011年,民政部又将冯思广评为“全国见义勇为模范”,他的名字与事迹被刻在了功勋簿上,成为激励全国人民的精神丰碑。
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冯思广的事迹,电视台制作了专题节目,报纸头版刊登了长篇报道。
一时间,“冯思广精神”成为热议话题。
人们在街头巷尾、茶余饭后谈论着这位年轻的英雄,为他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
冯思广
更重要的是,冯思广的精神得到了传承。
在新兵入伍教育、官兵思想政治工作中,冯思广的故事被反复讲述。
那“宁可死,也不能让战机坠毁在老百姓家门口”的誓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军人。
冯思广葬礼
冯思广牺牲后的第一个清明节,他的墓地前挤满了前来祭奠的人们。
有素不相识的普通群众,有慕名而来的青年学生,还有身着军装的战友。
人们献上鲜花,默默致敬,缅怀这位用生命诠释责任与担当的英雄。
缅怀英雄
结语
回顾冯思广生命中最后的1.1秒,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个人的选择,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这1.1秒的抉择,凝聚了他28年人生的所有坚持和信念。
冯思广的故事,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和平年代军人的责任与担当。在看不见的战场上,他们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和人民牺牲一切。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
让我们永远铭记冯思广,铭记所有像他一样的无名英雄。
冯思广葬礼
【参考资料】
1.大众网-2010.05.20-《生死五秒惊天一坠 飞行员冯思广舍身佑人民》
2.东方今报-2010.05.22-《追悼会上的婚礼》
3.中国新闻网-2010.06.04-《飞行员为避战机坠落市区牺牲 被追授金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