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消息,高海拔地区,历来是军事后勤保障的难点、痛点。而透过近日雪域高原的一场实战化演练,以及参与西藏定日震区抢险救灾的出色表现,外界看到在研发新式后勤装备、探索战时保障新模式等方面,中国军队已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可喜变化与显著成就。央视新闻1月中旬报道,随着2025年度全军开训,一场精彩纷呈的后勤保障演练在海拔5300米的喀喇昆仑高原展开。从报道可知,此番演练不仅内容贴近实战,课目难度加大,还能看到多款新型后勤装备亮相。
军演(资料图)
接到指挥员下达的指令后,分队成员迅速完成战备等级转换,进入战时状态。在指定时间内装载好弹药、物资,并对两处目标地域实施物资前送。运送途中,情况不断。车队机动时受山体限制,在对现场环境进行侦察后,成员迅速作出判定,分别利用地形车、无人车等方式继续执行前送任务。接收到导调组下达的道路被毁指令后,分队成员迅速下车,紧急卸载物资,通过无人机、外骨骼等装备进行物资输送,巧妙避开了被毁地段,迅速飞向前沿部队所在地域。
此外这次演习,解放军出动了无人机、外骨骼装备、机器狗等高科技设备,俨然一支现代化的“钢铁部队”。要知道,在这样一个高寒缺氧的“生命禁区”,后勤保障一直是个头疼的问题。传统人力运输方式不仅效率低,还对战士们造成巨大的体力消耗。如今,得益于这些高科技无人设备,解放军的后勤保障得到了彻底革新。无人机蜂群可以携带30公斤左右的物资,以精准投送闻名;而人工智能加持的无人车“蚁群”能够适应复杂地形,单车负载350公斤,轻松完成长达20公里的运输任务。
机器狗(资料图)
而且这些科技产物除了可以救援以外,它们的战场表现也是非常亮眼的。中国陆军的步兵分队,现已装备了机器狗。这款高度人工智能化的装备,能携带一支95式突击步枪。最早,出现在中柬“金龙-2024”联合军演中,瞬间在全球军圈中引发了轰动效应。CNN对中国陆军装备的“机器狗”高度关注,在播出的电视节目中进行了评论,称中方智能无人化机器狗,它背部挂载了一支突击步枪,能快速瞄准目标,进行火力打击,将其称为“战犬”。
凭借着超强的机动性和杀伤力,它们刚一亮相就登上了新闻热搜,更是让西方国家感慨中国军工在无人装备领域的强大实力。 然而对于长期患有“火力不足恐惧症”的中国军队来说,仅仅配备枪支远远不够。近期,红隼防务公布的测试视频就让无数军迷热血沸腾。经过升级,机器狗直接背上4联装导弹,变成了全副武装的“导弹狗”,可以360度锁定开火,这让美军看后头皮发麻。机器狗头部设计有一个圆柱体装置,这是Seeker M40红外导引头,主要用来为4枚微型导弹提供制导。
该型机器狗甚至可以携带40公斤的重物,或是搭载一名成年男性移动。以俄乌冲突为例,大量前线交战视频显示,在俄军现有的机械化部队在面对乌军的FPV无人机、炮兵、反坦克导弹的多重阻击时,进攻部队很容易在冲锋过程中就出现车辆与人员损失,导致进攻失败。因此,目前俄军主流的进攻方式是让炮兵压制乌军阵地,然后步兵开着全地形车、电动摩托车甚至是电动踏板车,分批快速穿越乌军布置的雷场与防御杀伤区。
机器狗(资料图)
我们大规模投入火箭筒机器狗后,这种低空支援战机基本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因为一只机器狗造价不过一万出头,哪怕部署一千只也不过一千多万。但敌方武装直升机、低空支援机在一千只高隐蔽性、高杀伤力的四联装火箭筒机器狗面前,可以说完全没有任何生存余地。如果火箭筒机器狗搭载反坦克导弹,即可做到精准狙杀敌军重型坦克与装甲车。要知道在现代化战争中,单兵反坦克小组想摧毁一辆坦克,是要冒着极大的危险系数的。
当然,在军事无人领域,中国可以说是全方位领先,机器狗其中一个表现。具体来说,海空无人装备才是让美国咬牙切齿的痛点。国产无人机如同一双无形的巨手,笼罩敌军上空,神出鬼没。至于无人船,中国的虎鲸无人攻击艇更是吨位领航全球,三体设计令其速度与稳定性兼具,战斗力更是赛过022导弹艇。这些疯狂的设计与实践,令美国的海上封锁计划“地狱景观”变得尤为讽刺。
机器狗(资料图)
其实最初研制机器狗的,其实是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业界响当当的名号,过去专攻各种机器狗和机器人的研发制造。最初,它也获得了美国资本的青睐,源源不断的资金涌入。然而,后来这家公司偏离了技术路线,开始把心思放在如何利用技术赚钱和融资上。美国在机器人领域可谓是“先声夺人,后劲不足”。波士顿动力公司为美国机器人行业开了个不太好的头,他们对机器人动作的流畅性近乎苛求,选择了成本高昂、技术难度大的液压传动系统。
特朗普希望迅速结束俄乌冲突,而要实现这个目标,特朗普很清楚必须获得来自中国方面的支持。特朗普早在竞选时期就表示自己将快速结束俄乌冲突,但是怎么实现这个目标,特朗普并没有做详细说明。不过目前来看,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实现。在中东冲突、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都能发挥重要影响力。对于特朗普来说,他并不希望美国掺和太多的海外冲突,但从海外抽身出来并非易事,需要其他大国的帮忙。在经贸问题上,他表示希望建立更平衡的贸易关系。
历史教训让中国明白,美国政客的口头承诺常常难以兑现。比如在布林肯访问中国期间,双方达成的多项共识最终落实寥寥。因此,下一阶段的中美互动取决于特朗普政府具体采取的政策行动。对于中国来说,一方面乐见中美关系回暖,但同时也明确界定红线,防止随时可能出现的策略性转向。中美之间的复杂关系需要谨慎权衡,每一步的发展都不仅事关双边,还牵动着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只有通过合作,而非对抗,才能真正迎来一个更加和平繁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