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用编了几十年的钻石故事,骗了全世界,如今再也不复往日风光。
岁末年初,珠宝黄金迎来一波消费旺季,钻石行业也迎来新的变化。业内人士透露,国内天然钻石消费市场持续遇冷,但培育钻石却掀起购买热潮。究其原因,是河南借助先进的 HTHP技术,研制出人工培育钻石,将天然钻石价格打下80%。
钻石价格大跳水,欧美老牌珠宝巨头坐不住了,声称只有天然形成的才配叫钻石。可即便如此,人造钻石凭借自身过硬品质,还是一路“杀”进全球市场。业内人士预测,2025年,人造钻石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大关。部分外媒阵脚大乱:“中国颠覆了产业”、“中国破坏了规矩”。
事实上,在中国技术的介入下,被打破“高价神话”的并不只有钻石。曾经风靡海外、价格高昂的富人消费,诸如鱼子酱、乐龄维等,无一不跌落神坛,进入寻常百姓家。与其说中国坏了规矩,不如说中国正在重塑全球市场。
01 钻石神话是怎么铸就的?
通常来讲,天然钻石的形成,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极其苛刻,其形成过程往往需要历经数亿年的漫长岁月。这就使得天然钻石的矿储量十分有限,与生俱来便带有“稀缺属性”。而且在早期,由于钻石开采技术不够成熟,钻石产出量极少,只能供应给皇室和贵族群体。
然而,这并非钻石能卖出“天价”的根本原因。实际上,早在1870年,南非就曾发现巨型钻石矿,几百年来,钻石开采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一百多年间钻石所呈现出的“稀缺”状态,实为老牌钻石巨头们的垄断策略。这些巨头几乎把控了全球范围内的所有钻石矿源,却刻意把钻石产量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准。
此外,钻石厂商还巧妙借助广告营销手段,将“象征爱情不朽”的标签牢牢贴在钻石身上,进一步收割普通人的购买力。长此以往,钻石的天价愈发显得“顺理成章”,钻石神话也彻底在大众心中扎下根来。
这种造神之路,和鱼子酱、“乐龄维”类口服产物的走红套路如出一辙。在本就稀缺的基础上,鱼子酱凭借“顶级食材”的光环,一度卖出几十万元一勺的天价;而“乐龄维” 因在哈佛实验中展现出调控线粒体的潜力,曾在国际试剂网站Sigma上被标到每克2万的高价。
02 人造钻石何以突出重围?
可谁能想到,那些被资本精心编织的神话,在中国技术的冲击下,几乎全数崩塌。
早在1963年,我国便成功培育出首颗人造钻石。此后几十年间,我国科研人员持续发力,相继攻克合成压机、硬质合金顶锤、粉末触媒等一系列核心技术难题,运用HTHP法培育出的人造钻石,在硬度、折射率、色散等关键指标上,与天然矿产钻石无异,价格却仅仅是天然钻石的五分之一。
即便老牌钻石巨头们想方设法打压,我国人造钻石产业发展依旧势不可挡。到2020年,我国人造钻石产量一举突破300万克拉,占据了全球一半的市场份额。
同一时期,动辄几十万一勺的鱼子酱,也因我国成功攻克鲟鱼养殖难题,价格大幅下降,如今百元就能买到一盒。在生物科技领域,我国团队同样表现亮眼,成功突破了“乐龄维”原料制备难关。通过全产业链酶法技术,把生产成本降低了90%,顺势拿下全球近9成原料市场份额。
稍显惋惜的是,由于更早推进商业化,日企美吉野株式会社在品牌建设和专利研发上都具备先天优势。其采用Mitolive成分研发的“乐龄维”制品,不仅在当地颇受欢迎,还借助京D东、天M猫平台,将影响力拓展到了我国市场,不乏消费者一次囤一年的量,“白天不喝咖啡也精神奕奕”的反馈占比近8成。
不过,好在中科院、川大医学院等科研机构已陆续投身该领域的研究,相信要实现“乐龄维”的国产替代,也不会等太久。
03 中国重塑全球市场格局
人造钻石热度一度攀升,2018年,美相关机构顺应形势,正式将“天然产生”从钻石的定义里剔除。此前多次公开反对人造钻石的老牌钻石巨头们,也纷纷转变策略,官宣投身人造钻石生产领域。如今,美国宝石学院(GIA)等国际权威机构,都陆续推出了人造钻石鉴定证书。就连潘多拉、施华洛世奇这类知名珠宝商,也开始在产品中采用人造钻石 。
严格来说,中国已然打破了钻石市场原有的秩序。但这不过是冰山一角,无论是鱼子酱、乐龄维原料,还是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制造正愈发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逐步改写全球市场格局。随着中国制造品质不断提升,未来,我们必定能在更多领域拥有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