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胃痛”1年
服药却见效甚微
一检查结石竟然几乎塞满胆囊
援疆专家、我院胆胰外科唐启彬教授
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地一院”)
完成了一例腹腔镜胆囊摘除术
从52岁患者李阿姨(化名)的胆囊内
取出了大大小小将近1000粒结石
终于为李阿姨铲除了一直来“胃痛”的元凶
反复发作疑是胃痛,援疆专家揪出元凶
“胆囊结石应该是右上腹痛,我一直是胃痛,怎么会是胆囊结石呢?”在喀地一院唐启彬教授的门诊,李阿姨提出了疑问。
李阿姨在最近1年里反复出现胃痛不适,特别是进食后更加明显。在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结果是“慢性胃炎”。李阿姨吃了胃药,虽然疼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略有减少,但近半个月以来疼痛的程度越来越重,长期服用的胃药好像也失去了作用。
经人介绍,李阿姨找到了唐启彬教授寻求帮助。唐启彬教授仔细询问了李阿姨的病史,认为她很可能是得了胆囊结石。此前,李阿姨在网上看过相关的知识,于是提出了上文的疑问。但在唐启彬教授的建议下,李阿姨还是接受了腹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检查结果让李阿姨惊呆了:密密麻麻的结石几乎塞满了整个胆囊。
2天后,唐教授为李阿姨做了腹腔镜胆囊摘除术。胆囊取出后剪开,全手术室的医生护士都惊呼起来:“这么多!”唐启彬教授介绍,李阿姨的胆囊里的全是大小不一的结石,大的黄豆大小,小的只有芝麻大小,装了将近半碗。事后仔细清点,共有将近1000粒大小不一结石!这是唐启彬教授从医将近30年中,从一位患者胆囊中取出最多粒数的结石的病例。
手术取出的近千颗胆囊结石
术后第二天,李阿姨顺利康复出院,1个月后随访,李阿姨的胃痛再也没有出现,以前稍微吃点油腻食物后的剧烈胃痛也消失了,胃口改善了很多。
李阿姨康复出院后,其家属为唐启彬团队送来锦旗
而李阿姨位于的新疆喀什地区由于饮食和卫生习惯的原因胆囊结石病高发。据介绍,喀地一院肝胆胰腺外科每年收治胆囊结石病人1200余例,是南疆地区最大的胆囊结石诊疗中心。
症状多样成因复杂,不及时处理隐患多
唐启彬教授指出,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所谓胆囊结石,是胆汁内的某些成分在胆囊内沉积下来,形成泥沙或石头样的东西。其成分可分为胆固醇性结石、胆色素性结石和混合性结石。胆囊结石的成因非常复杂,目前医学上有多种理论试图来解释胆囊结石的成因,但是都不是十分完美。
在一部分胆囊结石的人群中,可能一直没有症状,仅仅是在体检的时候超声检查发现胆囊结石,医学上称为“无症状胆囊结石”;另有一部分人会有剧烈右上腹痛、发热等表现,临床上称为“胆绞痛、急性胆囊炎”;更多的胆囊结石患者只是有上腹隐痛不适等表现,这些人往往会当作胃病接受治疗,等到效果不佳时再进一步检查,才发现有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排入胆总管中,引起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或者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唐启彬教授提醒,更严重者,由于结石引起的迁延不愈的慢性胆囊炎症,可以诱发胆囊癌的发生。而胆囊癌又被称作“癌中之王”,患者预后较差。
无症状时持续随访,如有指征及时手术
唐启彬教授介绍,对于体检偶然发现的无症状胆囊结石,可以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每年复查一次腹部B超检查即可。对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为了避免出现上述合并症,目前均建议行胆囊切除术。
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成为了胆囊切除的标准化手术。手术创伤小,只需要在腹壁上开3个0.5—1.0cm的小孔,避免了传统开放手术后产生的大的疤痕。患者恢复快,术后当天就可以进食,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动、出院,一个星期后可以从事非体力劳动。条件允许时,腹腔镜胆囊手术还可以作为日间手术开展。
指导医师
唐启彬
胆胰外科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专业特长:从事肝胆胰腺外科工作20余年,对肝胆胰恶性肿瘤的临床诊疗具有较高造诣。
社会任职: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信息传播与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协会胆道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外科分会胆道肿瘤学组组员兼秘书、广东省医师协会胰腺疾病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肝胆外科医师分会秘书。
来源:胆胰外科
责编:黄睿、房诗婷
初审:刘文琴
审核:欧阳霞、任毅
审核发布:杨建林
好看的话,不妨点击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