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基于曾奇峰老师往期直播内容整理,为方便用户阅读,保留了曾老师回复的大部分内容,文字整理为Stella。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想提问,欢迎文末留言!
催婚催生的本质是什么?
曾奇峰:催婚催生的本质是突破他人的边界,不允许他人成为自己,是精神层面的乱伦,而且是对他人的精神生命的谋杀。
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一个人的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选择。关于选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谁选择。
如果我找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在一起,什么时候和他结婚,以什么方式结婚,结婚之后要不要小孩,什么时候要小孩,都是别人代我做选择的话,那我自己就等于没有活着,这是存在主义的观点。
我们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然后又赤条条地走,这中间我们唯一拥有的东西就是我们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面做出的选择。所以选择是人生唯一的财富,或者说唯一的快乐。
如果选择的权力都被他人剥夺的话,那就是剥夺我们的生命。我真的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够知道这个说法。
仔细体会一下,如果你的很多选择都是你的父母替你做出的话,你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父母之所以对你们的孩子催婚催生,就是因为你曾经被别人催婚催生过,所以你相当于没有生命,你行尸走肉地活了一辈子,你希望你的孩子也跟你一样,能够行尸走肉地活一辈子。
当然我们还可以做另外一种解释,就是你的生命、你的选择权被你的父母拿走了,所以你相当于没有活过。
那你怎么补偿你没有活过的这种遗憾呢?就是你要从你的孩子身上,拿走他们的生命,弥补自己没有活过的遗憾。这样总拿走下一辈的生命的文化会代代相传。
父母希望孩子能够走正常流程,结婚生子。孩子“不正常”,对父母的打击真的那么大吗?
曾奇峰:根据前面的分析,打击就真的很大。
因为这个打击是存在级别的。就相当于,他们想从你这里获得他们生命的价值的愿望被打击了,被拒绝了,这是所有打击中最大的。
总是感到自己“不配”,是什么原因?
曾奇峰:潜意识层面的不配得感,可以先从以下这个方面来说:
我现在住的房子、开的车子,享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如果我觉得它们和我的理想不配的话,那我们就可以认为,我内心里面有一些我不能够觉察的不配得感,使我没有达到我所理想的水平。
我们不是在说意识层面的不配,而是我们看这个人现在各种各样的状态,甚至包括愉快的心情。有的人会认为,如果我一天到晚都觉得很快乐的话,这我不配。
他不一定能够觉察到,这跟物质上的不配得感不一样,因为我不配得到美好的心情,所以我每天都把自己搞得很抑郁,这就是一种更值得思考的不配得感,而不是我们意识层面每天感受到的那些东西。
说完了“是什么”,我们再看“为什么”。
第一个原因是,作为妈妈没有办法给孩子那么多的爱,是因为妈妈从她的父母那儿没有得到那么多的爱,所以妈妈就会把这种东西变成代际传承。
所以在我的孩子需要我足够的爱的时候,我没有办法给他。
但这会让我很内疚、自责,那我采取什么办法呢?我就把你想要我给你的爱,变成你为你自己想要从我这获得太多的爱、超过了我能够付出的爱,而感到羞耻,感到是自己不对。
简单来说,我是妈妈,我不愿意或不能给你想要的东西,但是我想保护自己,不让自己有太多的自我攻击,所以我就把不能满足你足够的爱的屈辱感投射给你,让你为你要我给你什么东西,而感到羞耻,这就形成了一个模型。
在你的内心里就是,如果我要什么东西,我就要为我要这个东西感到羞耻。
再进一步,如果我要到了,我应该为我要到了这个东西,而我自己配不上这个东西,而感到羞耻。所以不配得感就变成了一个人际关系的模式。我甚至愿意把它看成一种生活的信仰。
老一辈的人们因为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没有获得足够多的满足,但他们又不能让自己发展成反社会性人格,攻击那些不让他们吃饱穿暖、享受快乐的人,这个攻击出不去,他们就转而攻击自己,认为如果我需要的太多的话,是我的问题。
万一哪天天上掉馅饼,我满足了,有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我内心形成的那个模型,会让我觉得我不配去享受。
在一些亲密关系中,刚开始两个人都觉得非常幸福,时间一长,就像背后有鬼操控一样,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糟糕,在每一件事情上都发生冲突,最后不得不分开。这也可以认为是不配得感在起作用。
因为这种饱满的幸福如果持续太久的话,我会觉得我不配。因为我从小就没有得到这样饱满的爱,从爸爸妈妈那里,我只能得到他们短暂给予的爱,这个爱就像水龙头一样,放一分钟,关三小时,再放一分钟。
这也会形成一种模型,这个模型就是我不配这个象征爱的水龙头里面永远有水。 这个模型可以放在所有的事情上。
比如事业上的失败。事业刚开始搞得好好的,后面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往下垮,最后破产。这也可能是不配得感在背后搞鬼,让我们在行动中间运作我不配得的相关程序,然后潜意识就会指挥我的行动,做一些会让我事业失败的事情。
甚至还有健康上的失败。比如一个人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得了他不应该得的病。有些东西因为遗传或者运气不好,得了什么病。运气也应该在我们的考虑之列,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潜意识的某种预定程序。
当一个人的人格发展得不攻击别人,而转向自己的时候,虽然这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但是我们仍然会认为,这个人的人格发展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当一个人能够用内疚感来调节自己的情绪,觉得自己不配的时候,就表示他的人格已经到神经症水平,这是人格的最高级别。
所以这些要我谈论一下不配得感的朋友,虽然你们是在谈论一个让自己难受的事情,但我也要恭喜你们,你们的人格已经发展到了非常高的级别了。
在精神分析的视角下,我们这些容易内疚的人,都是人格非常健康的人。
曾奇峰聚焦访谈私密工作坊——正在招生!
2025年,曾奇峰老师将和36位一起,
深度探寻潜意识,
用过去改变未来。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课程详情↓
编辑 | 大虾
BREAK AWAY
01
0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