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际社会都在观察权力交接之后的美国,将给全世界带来怎样的震撼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在西方内部爆发了。据美媒彭博社18号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欧盟正在就“是否放弃指控中国对立陶宛采取胁迫行为的调查”进行内部讨论。虽然知情人士宣称,讨论尚未得出结论,而且欧盟将一如既往的支持立陶宛,与盟国合作应对所谓的“经济胁迫”。但欧盟的这一动向依旧引起了华盛顿,特别是特朗普团队的强烈不满。
有消息人士向媒体透露,拜登政府对于欧盟的这一决定非常“不解”,认为欧盟没有理由放弃调查。而特朗普团队则更为直接,直接批评欧盟此举意味着“向中国屈服”。表面上看,似乎是立陶宛即将被欧盟出卖,而不管是拜登还是特朗普,都有意阻止欧盟,以确保“美欧一致抗中”的基调,不会在特朗普上台之后就出现变化。但若是结合过去一段时间,欧盟与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的矛盾和分歧,就会发现这是欧盟搞出来的“以退为进”。
其实在特朗普胜选之后,欧盟就在思考如何同这位强人领袖搞好关系。起初,欧盟认为自己只要能高举“抗中”这杆大旗,特朗普就不会对自己过于苛刻。这样即便特朗普不在意“价值观外交”,美欧仍然可以找到共识并且继续合作。然而,“二进宫”的特朗普,目前正面临着拜登留给自己的一大堆烂摊子,而中美贸易战又已经实质性失败,因此特朗普果断选择将“镰刀”挥向盟友,无论欧盟如何哀求,特朗普都不为所动,这让一开始还心存幻想的欧盟高层感到头皮发麻。
因此,欧盟干脆用“以退为进”的方式,摆出不想插手中国与立陶宛外交、贸易纷争的姿态,既能测试出特朗普在“抗中”这件事上的真实态度,也可以摸清楚接下来的四年,美欧在双边关系上的界线在哪里。至于“放弃立陶宛”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欧盟释放出来的烟雾弹,因为本届欧盟高层要比之前更加重视“价值观外交”,再加上有冯德莱恩坐镇,欧盟绝对不会放弃立陶宛这张牌。
事实上,这件事暴露出来的并不是美欧要制造新的反华议题,而是美欧之间的利益分歧,已经大到即便用“对华强硬”这个理由都无法化解。归根结底,从2018年中美贸易对抗,再到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的西方世界,经历了一连串的政治、军事、经济的“大地震”。
一些长期被隐藏起来的发展隐患开始逐个“暴雷”,再加上有越来越多的“全球南方”国家拒绝被西方剥削和霸凌,多种不利因素相互叠加产生了“加速效应”,导致西方阵营经常就会出现“狗咬狗”的戏码,但对于中国来说,是我们打破僵局的一次机会。美国不会放弃“遏中”战略,就像美国不会放弃从全世界吸血,哪怕盟友也不能例外。
因此,我们只要能从西方世界里找到,相比起“同盟”更愿意考虑本国利益的国家与之合作,产生出无可辩驳的收益,就必定会在西方内部撕出一道口子,使其无法形成合力,或者即便形成合力,对方所花费的代价要超过以往,为我们最终“突出重围”创造出有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