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特朗普再次就任美国总统仅三个小时后,五角大楼便悄然移除了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的肖像画。这一举动引发舆论哗然,不仅被视为新政府对米利的公开羞辱,更预示着特朗普新一任期内政治清算的大幕已经拉开。米利的肖像被摘除,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场赤裸裸的权力斗争的最新注脚,也让外界清晰地感受到美国政治日益激化的对立与撕裂。



特朗普对米利的敌意由来已久。2023年,特朗普曾公开对米利发出“死刑威胁”,指控他涉嫌“叛国”。米利作为美国军方的重要人物,在过去几年间多次与特朗普意见相左,尤其是在处理国内抗议、撤军政策和国际安全事务等问题上,成为特朗普眼中的“眼中钉”。尽管米利已于2023年底退休,但特朗普对他的“清算”显然并未停止。在就职仅几个小时后,米利的肖像画便从五角大楼走廊被摘除,这一行为充满象征意义,既是对米利的政治报复,也是特朗普向所有异见者发出的警告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米利的肖像被摘除并非五角大楼的独立决定。据消息人士透露,这一命令来自白宫。这种干预行为直指特朗普的意图:通过一系列动作重塑军方领导层和权力结构,将那些被认为“不忠”的人物从历史记忆中抹去。与米利同时悬挂的其他参联会主席的肖像却未被移除,这种选择性处理,进一步凸显了这一行动的针对性和政治性。

米利肖像事件不仅是特朗普新政府清算行动的开始,还折射出美国政治的深度撕裂。在拜登卸任前,他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针对包括米利在内的多名政治人物发布了先发制人的“全面且无条件”赦免,理由是担心特朗普上任后对这些人进行报复。这种罕见的“提前赦免”,既是对特朗普政治清算野心的明确回应,也是拜登政府对即将到来的政治风暴的无奈防御。



然而,这种“赦免”行为同样具有极大的争议性。赦免权作为总统的一项特殊权力,本应用于化解社会矛盾、体现宽容精神,而非用于政治保护。拜登的这一举动不仅让美国宪法的初衷蒙尘,也将总统权力滥用推向了新的高度。这场“赦免”风波表面上是对米利等人的保护,实际上却加剧了美国政治对立的情绪,使得本已分裂的社会进一步走向对抗。

特朗普的报复行动和拜登的赦免风波,不仅是两届政府之间的博弈,也是对美国宪政和民主精神的一次严重伤害。曾几何时,美国的宪政体系被认为是权力制衡和民主精神的典范,但如今却沦为党派斗争的工具。军方作为国家安全的中立执行者,本应远离政治斗争,但近年来却被频频卷入党派漩涡,甚至成为政治清算的直接目标。这种现象的背后,是美国民主政治的不断衰退,也是特朗普和拜登这两届政府权力斗争的直接后果。

米利的肖像被摘除不仅仅是一幅画作的移动,而是美国政治风暴的象征。这一事件向外界传递了一个危险信号:美国政治正变得越来越以复仇为核心,权力不再是为了服务民众,而是用来摧毁对手。无论是特朗普的清算行动,还是拜登的提前赦免,都表明美国政治已经陷入了深度极化,党派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民主原则沦为工具。



这场政治清算的风暴将如何发展尚未可知,但其带来的后果却不容低估。在内政方面,特朗普的清算行动可能会进一步削弱军方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将军方更深地拖入政治泥潭。在外交方面,美国的内部分裂将对其国际形象造成进一步损害,让盟友质疑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这种权力斗争的持续,将让本已疲惫不堪的美国社会陷入更深的撕裂与混乱。

米利肖像的移除是一场权力斗争的开始,而非结束。特朗普的政治清算不会止步于米利,而拜登的提前赦免也无法真正保护那些异见者。这场权力游戏的背后,是美国民主的衰败与信任的瓦解。若这种局面持续下去,美国将难以摆脱内部分裂的恶性循环,其宪政基础也将受到更大的冲击。米利事件是一个警钟,它提醒我们,民主不仅需要规则和制度,更需要尊重和共识。而当这些基本原则被抛弃时,曾经被视为灯塔的民主,将走向怎样的未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