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之后,特朗普2.0时代正式开启,各国都在紧张地关注他提出的“美国优先”政策对全球局势可能带来的冲击。
尽管特朗普还未正式履职,但他的言行已经让一些国家感受到了压力,比如加拿大和巴拿马,他们已经闻到了外交寒意。
在他的就职演讲中,特朗普表现得毫不掩饰,对巴拿马运河提出了收回的意图。这种对盟友都毫不手软的态度,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中美关系的担忧。
很多分析家认为,由于特朗普政治立场偏保守,他的政府将任命更多对华强硬的官员,因此对华政策可能比拜登时期更加鹰派。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就此进入死胡同。
首先,中美之间的沟通渠道依旧保持畅通。
根据特朗普前一任期的外交作风,我们可以预见,他不会在上任初期就采取过于激烈的对抗措施。他更可能会寻求通过接触与交流来处理国际事务,避免一开始就陷入僵局。
这种“先礼后兵”的策略,类似于他曾与朝鲜领导人的会晤,使得双方有机会通过沟通减少误判风险。
此外,在上任之前,特朗普多次表示,他一直保持与中国某种渠道的良好联系,这也从侧面佐证了他可能沿用先接触再谈判的方式。
其次,我们要认清特朗普竞选时的言论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区别。他在竞选时承诺对中国商品加征60%的关税,引起了不少担忧。
然而,这些更像是竞选语言,是为吸引眼球和制造压力的策略。
他不太可能立刻实施这些极端措施,就像他曾夸张地声称要吞并加拿大、购买格陵兰岛或者出兵巴拿马运河那样,这些都是商人式的谈判技巧,意在震慑对手然后进行讨价还价。
实际上,这些所谓的激进行动很可能会在未来的谈判过程中被渐进式推进。
比如,他可能会先加征10%的关税,然后逐步提升至20%或以上,以此来测试中方的反应和忍耐力。
这与他在俄乌战争问题上的表态类似,竞选时说能在24小时内解决,而现在又改口称6个月内结束。
同时,美媒爆料称,特朗普计划上任后100天内访华,这是一个很明显的示好信号,但也有不少人担心,特朗普背后会不会藏着什么“陷阱”?为什么会突然转变态度呢?
本号浅析,原因有三:
其一:特朗普在上一个任期中对中国的贸易战和科技战都没能取得预期效果,可以说是踢到了铁板。因此,在这一任期中,他可能会选择调整策略,更倾向于与中国展开一些合作。
其二:特朗普现在磨刀霍霍向盟友,随时准备榨干盟友最后的价值,这种背景下,美国希望中国能够在某些方面进行配合,以便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其三:特朗普通过邀请中方高层参加就职典礼,并在上任后短期内访问中国来显示他的外交成就,特别是与拜登做对比,因为拜登四年任期内并未成功访华。这一举动不仅可以提升特朗普的国际形象,还能在国内博得一些支持。
那对于特朗普的百日访华计划,中方是如何回应的呢?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明确表示希望与美国新政府一道,以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为原则,保持沟通,妥善管控分歧。
毛宁的话并没有明说欢迎还是不欢迎,但表明了一个态度:中国的大门始终向合作敞开,只要美方展现出真正的诚意,中美关系就能迎来新的突破。
毕竟美国过去的行为确实让人难以轻易释怀。特朗普如果想要访问中国,必须先展现出足够的诚意。
但这对特朗普来说已经是个好消息,起码中方没有直接拒绝。
不得不感慨,中方这次确实是给足了特朗普面子,而特朗普也展现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以及对未来的深远眼光。短短几周内,两国关系出现了积极的变化,甚至有人猜测,未来一百天内,特朗普有可能实现访华。
这与拜登在任时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拜登在他的总统任期内始终未能成功访华,中美关系也因此陷入了一定的僵局。
对于中国而言,一直以来的态度是明确的: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不过,对于美国的一些表态,仅仅听他们说什么是不够的,更关键的是观察他们实际会做什么。特朗普若重新执政,他实际的对华政策和措施将至关重要。
这不仅影响着我们对美国的态度和策略选择,也决定着中美关系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特朗普是否能做到言行一致,履行他的言论和承诺,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