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去春来之际,为了让观众可以走进美术馆,领略古人笔下花卉的绰约风姿,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以“春来花自俏”为主题,重点择选院藏画作中尽显文雅祥和之意的艺术佳作,于1月21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三楼4、5号馆举办花卉作品展,为花城装点出勃勃生机,增添节日氛围。
花卉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题材。古人以心观物,借花寄情,其背后蕴含的是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妙的审美意趣,寄托了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与清雅淡泊的心境追求。本次展览展出精彩纷呈的花卉题材作品19件(其中长卷作品17件),为观众呈现万物更新、欣欣向荣的自然图景,希望借由这个优美而浪漫的载体,向大家分享美好,传递祝福,为新的一年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希望。
富有意韵的写意花鸟
明清花鸟画在吸收并融合前代院体画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创作上从原有的重写逐渐向重墨、重趣的方向转变,注重意境的表达。以吴门画派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们在这一体系中求新求变,呈现出多样的面貌,进而开创写意花鸟画的一代新风,赋予花鸟画新的灵魂和生命力。
十二名花图卷,(明)周之冕,创作年份不详,纸本设色,27×241cm,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周之冕作为活跃于明代晚期有开宗之意的花鸟画大家,其画风承续沈周、陈淳文人写意花鸟一脉,将吴派的写意山水笔墨转化为花鸟画的造型语言,始创勾花点叶派。该卷绘十二名花穿插繁艳,情态、颜色和韵味各异,将鲜花盛开时那种生机盎然、争奇斗艳的神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一派四季如春之景象。周之冕的创作多来源于生活,所谓对景写生、涉笔成趣,便是其花鸟画创作的一大特色。所写之花卉,设色鲜雅,又较为工致,形象真实,意态生动,可谓是小写意花鸟画的代表之作。
花鸟图卷,(明)王中立,1615年作,纸本设色,28×535cm,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明万历间画家王中立,擅画花鸟,师法陈淳,画风似鲁治、王穀祥。该长卷绘百花,勾写兼用,笔触细腻,其间鸟雀停驻枝头,整体色彩清新淡雅,点缀些许低饱和度的红色,展现出花草丰茂的绚烂之美。画面散发着古朴的情调,仿佛大自然赋予了一种宁静与和谐,温柔恬淡之感贯穿始终。
才女画家的佳卉争鸣
在中国绘画史上,花鸟画曾是女画家们最热衷表现的题材。女性细腻的情感和花鸟具有托物言志、比兴的表达倾向,促使深闺中的女子将一情一思、一念一想倾注于花草虫蝶中,对自己生活中常见的花鸟加以表现并形成了一定的创作规模,作品多带有一种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愫。文俶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
花卉扇面,(明)文俶,创作年份不详,洒金笺设色,16.2×46.5cm,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明代女画家文俶为文徵明玄孙女,她长于写生,精于花鸟虫蝶画的创作,颇得时人赏识。此扇面画花蝶清影,展现了灵卉鲜泽、花枝摇曳之态;芳丛之侧,佐以文石,有茜华娟秀之韵;另有蝴蝶翩然飞舞,笔致纤秀,设色准确生动。文俶笔下温润婉约、莹然娟秀的艺术格调,体现出一种世代书香所特有的高贵与矜持,也是明末闺阁画家的一个缩影。
此外,展览中还展有文俶弟子江上女史周淑禧和当代岭南女画家刘兰芳的墨宝,依稀能感受到流滋于女画家笔端的独特情韵。
生意盎然的草虫世界
草虫是传统中国花鸟画门下一类非常重要的题材,明清草虫绘画在数量、形态上达到空前的繁荣。当时吴门画派的画家重写生之道,那些千姿百态、富有生气的草虫,浸润了画家对物象深切的体悟。草虫画贵在意到情适,笔墨率真,常作淡墨潇洒而灵逸,饶有生趣。
草虫图卷,(清)翁雒,创作年份不详,绢本设色,17×169cm,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清代画家翁雒描绘草虫精准入神,他的花鸟画以“恽派”没骨为本,兼以明代“吴门”小写意画风,兼工带写,生动尽致,设色清新洁净,格调高雅,嘉道年间独步江南。此卷草虫画节奏分明,画面中草丛间的蜻蜓、螽斯、甲虫、蜜蜂等,各有飞走、跳跃、停驻暂栖等不同姿态,造型逼真,栩栩如生。笔墨匀染清疏淡逸,尽显生气蓬勃,颇具书法笔意和禅画墨戏的妙趣。
岭南名家的花鸟风情
岭南画人吸收了中国花鸟画近千年的传统,将笔墨情趣、形式美感发挥到空前的地步。他们开始面向自然,描绘自己家乡的花卉蔬果禽鸟,创立新的绘画形式语言,为岭南花鸟画注入自由活泼的新鲜气息。其中,居巢、居廉在没骨画中创“撞水”、“撞粉”的花鸟画技法,形成墨彩水粉交融润泽的效果,具有独特的意韵。
漓江满江红,(清)居巢,1855年作,洒金笺设色,16.5×52.5cm,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这幅扇面作品描绘了春花遍野的时节,枝枝杜鹃从岩壑伸出,其花瓣以撞粉之法,呈现深浅不一的多层次效果,表现了在自然变化下花叶的斑驳光影,使笔下物象具有光感、质感和空间感。这种鲜润流动的效果,使画面更加鲜活、灵动,充满生命力。
岭南花鸟画多清新明丽,极富笔墨情趣。此次展览还将展出方人定、高剑父、黎雄才等近代岭南名家合作的珍贵画作,较为罕见,值得一看。
展讯——
春来花自俏——广州艺术博物院藏花卉作品展
时间:2025年1月21日起
展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三楼4、5号馆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庄家茵 通讯员 穗艺博宣
图片由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