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鸡蛋要领。
同理可得,每一代人,也都有自己的“彩票”。
2025年1月17日,知名相声演员、影视演员郭麒麟现身泡泡玛特年会现场,刚一开场就玩儿梗,把泡泡玛特老板王宁吓了一跳。
先看一段现场视频:
视频:Vivia.R/小红书
郭麒麟打趣道,他非常高兴,能参加境内最大的博彩公司的年会,他弟弟就是泡泡玛特的粉丝,买了很多东西。
泡泡玛特 CEO 王宁赶紧圆场说,郭麒麟这个说法有歧义,泡泡玛特是全球最大的潮玩公司。估计王宁冒了一身冷汗。
今天想跟大家探讨的话题是潮玩,所以我查了一些泡泡玛特的资料,作为背景知识,不了解泡泡玛特的可以看看,了解泡泡玛特的朋友可以直接跳过这部分。
喜欢潮玩的人都知道,泡泡玛特是一家很有影响力的潮玩公司。
2010 年成立,总部位于北京。创始人是王宁。
泡泡玛特的业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大块:
IP 孵化与运营:挖掘了众多潮流艺术家和设计师,运营 85 个 IP,包括 12 个自有 IP、22 个独家 IP 和 51 个非独家 IP,如 MOLLY、SKULLPANDA、DIMOO 等。
潮流玩具与零售:产品有盲盒、手办、BJD、毛绒玩具及吊坠、别针等衍生品。在全球 30 余个国家和地区开有超 450 家线下门店、超 2300 台机器人商店,还通过跨境电商触达超 80 个国家和地区。
主题乐园与体验:2023 年 9 月,潮玩行业首个沉浸式 IP 主题乐园泡泡玛特城市乐园(POP LAND)在北京朝阳公园开业。
数字娱乐:推进自研手游及动画业务,拓展 IP 商业价值。
2020 年 12 月 11 日在港股挂牌上市。2023 年全年实现营收 63 亿元,同比增长 36.5%;调整后净利润 11.9 亿元,同比增长 107.6%。销售额过亿元的 IP 达 10 个,头部 IP SKULLPANDA 及 MOLLY 营收双双突破 10 亿元。
泡泡玛特取得这么大的成功,盲盒功不可没。而盲盒也是常遭部分家长病诟的最大槽点。
郭麒麟调侃泡泡玛特是最大的博彩公司,大概率也是冲着盲盒来的。
盲盒,擦了“博彩”的边
先来看看网友们对郭麒 麟言论的反应,估计代表了不少孩子家长和部分买家的心态:
有人说,王宁不敢睁眼:
有人说,盲盒就是合法赌博:
有人说盲盒是变相赌博:
有人说不喜欢赌,都买明盒:
有人说大实话:
有人说,确实:
有人说郭麒麟总结到位:
有人说这嘴,绝了:
有人说CEO接不住:
有人说泡泡玛特自己也这么认为:
有人说盲盒擦了赌博的边:
有人说盲盒是一个新型骗局:
有人说女儿这么小都喜欢盲盒:
有人说郭麒麟说话太吓人:
还有父母现身说法:
有人说CEO应该回,请郭麒麟就有赌的成分:
有人说郭麒麟太刑了:
有人说郭麒麟真敢说:
有人说盲盒利用了赌徒心理:
有人说盲盒是诈骗:
有人说最大的博彩公司是小马宝莉:
有人说郭麒麟真相了:
有人说各种抽卡才是真正的赌博:
有人说郭麒麟这话值500万流量:
有人说郭麒麟虎父无犬子:
我没找到多少孩子发出的心声,以上大部分都是家长的看法。
我自己也有亲身经历,一旦让孩子在盲盒旁边路过,不抽一个,是很难让你抽身的,是寸步难行的。
怎么说呢,至少明面上我的态度:偶尔买一个没问题,但不能上瘾。至于私下里孩子怎么买,买多少,有时家长也管不了。
盲盒为什么被认为是博彩?
爱听相声的朋友都知道,相声和其他艺术一样,素材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这段子能被郭麒麟搬上泡泡玛特公司年会,想必也是反映了群众的普遍呼声。
那么盲盒到底算不算博彩呢?今天咱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
郭麒麟的这个玩笑,反映了盲盒文化中对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一些看法。
我查了不少关于博彩和盲盒的资料,发现要想弄清盲盒经济是否算作博彩经济,得先搞清楚盲盒和博彩的几个共同点和差异。
先来说说盲盒和博彩的相似之处:
1️⃣随机性与不可预测性:盲盒的核心特征是“开盒未知”,即消费者在购买时无法预知其中的商品是什么。
这种不确定性使得消费者在购买时带有期待和兴奋感,类似于赌博时的“押注”心理。
你可能会得到你喜欢的稀有款,也可能只是普通款,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不少人觉得它像是一种“赌博”。这种不确定性会刺激人们的冒险心理。
2️⃣刺激消费:盲盒通常会设置"隐藏款"或"稀有款",类似于博彩中的"大奖"。这些高价值商品的存在会促使消费者反复购买。
这种重复购买的行为和赌博中的“不断下注”有相似之处。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频繁购买盲盒,试图“中大彩”,这也增强了对盲盒经济的博彩感受。
3️⃣沉迷风险:这种购买盲盒的行为常常伴随“期待”和“刺激”的心理反应,类似于赌博中所说的“多次尝试会有更大回报”的期望。
有研究表明,盲盒的购买行为与博彩中的“随机奖励”效应有相似性,这种效应让人上瘾,难以停止。
正是因为由以上这些特点,很多人认为盲盒就是变相的赌博,至少从心理学角度讲,两者满足的心理需求,有很大的交集。
盲盒和博彩的不同之处
判断郭麒麟说的那句话到底有没有道理,关键在于两者的不同之处。
盲盒与博彩有显著的不同之处:
1️⃣商品的实际价值:盲盒中的商品虽然具有不同的稀有度,但它们仍然是具有实际价值的物品。
与博彩不同,消费者最终得到的商品即便不是稀有款,仍然有一定的市场价值。
而博彩则涉及金钱或虚拟财富的输赢,通常并没有实物回报。
2️⃣法律与规范:博彩通常受到严格的法律规范和监管,而盲盒经济大多数情况下是在正常的商业规则下进行的,不涉及法律上的赌博。
虽然有些国家对盲盒销售有一定的法律限制,但总体上并不属于赌博范畴。
3️⃣消费者自主性:在盲盒购买中,消费者并不完全被随机性所左右,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牌、系列或商家进行购买。
虽然每个盲盒中的具体内容不可知,但消费者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来进行某种程度的控制。
而赌博则通常完全由运气决定,个人控制的空间较小。
4️⃣获得保障:购买盲盒必定能获得一件商品,只是具体款式随机。
博彩则存在完全损失本金的可能。
明白了这些区别之后,你会发现,正是因为两者之间这些微妙的区别,决定了这俩东西具有本质上的不同。不能简单地把两者画等号。
盲盒利用了类似博彩的心理
了解完盲盒和博彩的异同之后,咱们再从消费心理角度看,你会发现,盲盒确实利用了类似博彩的心理机制:
1️⃣及时反馈:拆盲盒时的惊喜感类似博彩中的刺激感。
2️⃣收集欲望:集齐某个系列的愿望会促使重复购买,类似博彩中想要"回本"的心理。
3️⃣社交属性:稀有款带来的优越感和炫耀价值,与赌博中的"人生赢家"心态相似。
聊了这么多,我的基本结论就是:盲盒利用了一些类似博彩的营销手法和心理机制,但它本质上仍是一种合法的商品交易,而非纯粹的博彩。
不过,盲盒经营者确实应该注意规范定价和透明度,避免过度营销,导致消费者非理性消费。
对盲盒消费者而言,也需要理性对待,量力而行,避免陷入过度消费的陷阱。
虽然我承认盲盒是一种合法的商品交易,但从道德层面上,我持中立、偏保守态度。
因为盲盒这东西很容易上瘾,如果买的人(别管是大人还是孩子)自制力不够强,就有可能沉迷其中,从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虽然但是,面对眼前这个浮躁的时代,这个潦草的世界,这个人人追求即时满足感的趋势下,缺乏自律、渴望多巴胺的人多如牛毛,多如长势喜人的绿油油的韭菜,靠一个人的延迟满足感,一个小视频,一个主播,就能轻松收割。
多个盲盒,无伤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