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到来的乙巳蛇年,是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
今年的春节档电影,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以下简称《封神第二部》)等“神仙打架”,饱含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神话史诗和非遗春节双向奔赴、相得益彰。
正如《封神第二部》的宣传语所言,“看中国神话,过中国新年!”“封神”们成为顶流IP的背后,是《封神演义》等古代文学的“版权”在持续发力,经典作品是用之不竭的文艺创作源泉。
封神、哪吒“神仙打架”
古代文学经典不断被翻拍
无论是《封神第二部》,还是《哪吒之魔童闹海》,无不取材于古代小说《封神演义》。《封神演义》虽然没能跻身“四大名著”行列,但不断被翻拍、改编,每每都能引发全民关注热潮。
2023年,江苏企业领衔出品的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由乌尔善执导,费翔、李雪健、黄渤、于适、陈牧驰、娜然等出演,京西文化无锡公司、无锡长生天影业等领衔出品,累计票房超26.34亿元,于当时掀起了观影狂潮。
2019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引爆了整个夏天,影片凭借独特的视角、深刻的主题和精良的制作,在国产动画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片中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刷屏全网,也让哪吒和敖丙这对CP成功出圈,累计票房超50.35亿元,是当之无愧的黑马之作。
古代小说经久不衰,成为影视作品改编取材的“富矿”。层出不穷的翻拍版本,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
蛇年春节档,封神、哪吒这两大超级IP重磅回归,引发万众期待。截至1月21日15时许,《哪吒之魔童闹海》预售票房超4490万元,《封神第二部》预售票房超4073万元。
其中《封神第二部》,故事背景设定在《封神第一部》之后。《封神第一部》片尾,姬发毅然刺杀殷寿后踏上归乡之途,而在《封神第二部》里,西岐因此迎来了殷商大军的讨伐。
姜子牙、姬发带队坚守西岐,家园保卫战一触即发!邓婵玉、闻仲奉商王殷寿之命,率魔家四将等殷商大军征伐西岐,西岐一方得殷郊、雷震子、杨戬、哪吒等相助,聚全民之力守卫家园。
乌尔善曾在采访中介绍,《封神第二部》的剧本修改次数是《封神三部曲》中最多的。他坦言,“如何用普通人的力量去战胜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殷商大军和拥有法术的巨人,怎么既有幻想感同时又符合战争逻辑,这在剧本创作中所花的时间最长。”
而观众期待了5年的“哪吒”,也将在大年初一揭开神秘面纱。饺子执导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再次以哪吒这一经典神话角色为核心,展开一段全新的冒险。
天劫之后,哪吒、敖丙的灵魂虽保住了,但肉身很快会魂飞魄散。太乙真人打算用七色宝莲给二人重塑肉身。但是在重塑肉身的过程中却遇到重重困难,哪吒、敖丙的命运将走向何方?
他们的成长和蜕变能否引发观众的深刻共鸣?制作团队能否继续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值得期待。
雅俗互动有了新篇
精神内核古今相通
近年来,每到暑期档、春节档,古代文学元素的影视作品便集中发力,爆款频出。古代文学元素为什么被不断“翻新”,经久不衰?众多IP改编作品背后的人气流量密码是什么?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小说网”创办人苗怀明一直关注着这一系列IP翻拍作品。他认为,这些作品的火爆,说明年轻人对古典文学、传统文化的认同,也说明传统文化在当代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虽然时代在发展,但是一个民族共性的精神内核是古今相通的,比如:人的情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美好人性的歌颂。《封神演义》描写人性之善、人性之恶,也能引起当代的共鸣。追溯中国的文学发展史,雅、俗从来都是双向互动、相互影响的。中国文学史上雅俗文学的互动,在当下有了新篇,这让他感到很欣慰。
“其实,传统文化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就是我们的喜怒哀乐。”苗怀明表示,希望“古典文学热”能延续下去。继承传统文化,不是简单地办个国学班、穿穿汉服,不是刻板地照搬古人,而是传承精神,开创新的时代传统。我们现在谈论的“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正是从古代文明、传统文化演变而来。“大家也许没有意识到,我们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塑造中国的现代文明。再过500年、1000年,我们现在创造的,就是后人要继承的传统。”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刘静妍 郑文静 李艺蘅
图片:部分为记者摄,官方海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