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甘李药业发布公告称,预计2024年实现净利润达6亿元至6.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6亿元到3.1亿元,同比增加76.44%到91.44%。

甘李药业称:业绩大涨得益于集采制度的落地实施。公司六款产品在维持首次集采中选顺位的基础上,均实现一定程度的价格回升,推动了公司国内收入的持续增长。

国家医保局的数据显示:集采之后,全国公立医院的每年胰岛素用量从2.5亿支升至3.5亿支。甘李药业作为国内胰岛素头部企业,通过集采成功扩大相关产品的销售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达到了很好的经营效果。

同时,甘李药业披露,过去一年国际客户需求增多,在印度尼西亚、印度、阿尔及利亚等国家的销售金额显著增加。

真的实现 以价换量

甘李药业是国产三代胰岛素的龙头企业,主要产品是长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速效赖脯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注射液、预混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以及预混精蛋白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30R)。在全国药品集采之前,这6款产品的营收占营收的九成以上。

2022年5月,第九批胰岛素专项集采落地,甘李这六款产品全部中标,但平均降幅达65.33%。这导致甘李药业2022年业绩大幅下降,公司迎来登陆资本市场后首次年度亏损。



外界认为甘李药业集采报价略显“激进”,而公司CFO孙程向媒体坦承背后的考虑:让新产品和原先市场占有率较低的产品保持增长,需要把产量做上去。

后面的事情果然如甘李药业所料,集采政策让胰岛素降价,市场需求量快速上升。根据国家医保局的数据:集采后全国三代胰岛素使用量占比从58%提升至70%,基本与欧洲国家胰岛素用药结构趋近。甘李药业真的成为了集采政策的受益者。2020年至2023年,甘李药业胰岛素制剂的销量从2986.65万支增加到7321.07万支。

甘李药业方面表示,在专项集采和续约采购之后,公司新准入医院的数量接近万家。2024年的续约,公司的6个产品全部续标,并且价格相较首次集采均有所上升,平均涨幅31%,其中核心产品甘精胰岛素涨幅达到34%。

集采续约涨价,这在集采历史上是不多见的现象,让甘李药业碰上了或许是一种运气。但在涨价之前,甘李就已经通过扩大销售基本实现了以价换量。2024年公司业绩大幅上涨,正是成功运用集采政策的结果。

外企愿意加大投资,拥抱集采

胰岛素集采的结果,是整个品类的整体销售情况在快速变好,参与集采的外资药企也同样获得了大量市场。这可能和很多人对集采的印象不相符,但却是真实发生在中国糖尿病临床治疗市场的事实。

在集采之前,三代胰岛素价格较贵,临床主要使用第二代产品。但经过两次集采,中国第三代胰岛素的报量已超过第二代,使用率水平与国际接轨。



2024年12月,赛诺菲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合作备忘录,准备投资约10亿欧元,在北京新建胰岛素生产基地;诺和诺德、礼来同样在2024年分别在天津、苏州投资新建工厂,进一步提升在中国的产能。

外企在很多人印象中是被“国产替代”的那一个,但在胰岛素集采中,几家世界级的胰岛素巨头都放下身段,降价满足中国患者需求,既赢得了市场尊重,也收获了经营业绩,否则几家企业不会选择投资扩产。

通过集采,国内企业甚至达到了“练兵”的效果。从2023年2月到10月,甘李药业分别向美国食药监局、欧洲药品管理局递交甘精、赖脯、门冬三款胰岛素上市申请,并且迎接针对三款生物类似药的批准前检查,目前处于受理审批阶段。

除了新品研发,国内企业也为应对跨国药企的挑战想出了后手,2024年7月,通化东宝旗下人胰岛素原料药生产设施通过欧洲药品管理局的GMP检查,已具备欧盟商业化生产条件,同样为胰岛素产品“出海”做足了功课。

撰稿丨小米

编辑丨江芸 贾亭

运营|雾纪

插图|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