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然而进行传统的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策略后,高血压患者的达标率仍不理想。高血压介入治疗的出现为此类患者的降压治疗提供了新选择。

2024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2024中国高血压年会、第26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高血压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昆明市难治性高血压诊疗技术培训班在昆明盛大召开。会议期间,医脉通特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蒋雄京教授进行专访,就我国流行病学现状、高血压介入治疗策略及最新进展进行了分享。

医脉通:请您分享一下目前我国高血压的诊疗现状。您认为传统的降压治疗方法能否满足当前的临床需求?


蒋雄京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指出,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其中,知晓率低是高血压防治中最困难的问题。数据显示,目前高血压的知晓率不足50%,意味着约一半的高血压患者并未意识到自己患有高血压,为高血压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对于接受传统的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的患者,高血压的整体控制率仍很不理想。高血压的整体达标率仍不足20%,部分大城市的高血压控制率可能达到50%-60%,但偏远地区的高血压控制率可能仍低于10%。

然而,这并不能归咎于生活方式改善或者降压药物的疗效欠佳。对于生活方式改善而言,许多患者在饮食和运动方面缺乏自律性,无法长期坚持。对于药物治疗而言,首先是部分降压药物无法普及性;其次,对于可以普及的廉价药物,依从性问题同样突出。一些患者在服药后因出现脚肿、牙龈增生等副作用(耐受性差)而中断治疗,进一步加剧了高血压的控制难度。

因此,传统的降压治疗方法尚不能完全满足广大高血压患者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去肾神经治疗(RDN)这种新型的降压治疗方法逐渐受到关注,以期为血压难以控制或对降压药物耐受性差的患者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医脉通:高血压介入治疗近年来迅速发展,被广泛认可为高血压治疗的“第三驾马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目前有哪些高血压介入治疗策略以用于临床或正在研发中,其疗效如何?


蒋雄京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在继发性高血压领域,针对肾动脉狭窄和主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已经开展多年,并且在临床上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在新兴的介入治疗方法中,针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肾上腺动脉栓塞逐渐受到重视,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在越来越多的医疗中心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从去年至今,已有三款RDN器械获批上市,包括一款国外器械和两款国产器械,为难治性高血压及药物不耐受的高血压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是高血压领域的重要突破。

尽管如此,我个人认为将介入治疗视为高血压治疗的“第三驾马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介入治疗不能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将其与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并列并不恰当。在生活方式改善和药物治疗这两种基础治疗手段无法有效控制血压的情况下,才应考虑介入治疗。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介入方法正在研究中。例如,①通过颈动脉窦刺激产生假信号以降低血压,②在主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放置自膨支架以增加血管张力,从而引导血压下降;③在髂动脉和髂静脉之间放置分流装置,将动脉血液引入静脉,降低血容量,从而降低血压;④通过破坏颈动脉体,以降低血压。尽管这些方法在理论上具有潜在的降压效果,但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其疗效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医脉通:请您介绍一下,关于高血压介入治疗,目前国内外相关指南是如何推荐的?


蒋雄京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关于高血压介入治疗的推荐,主要集中在RDN方面。现有指南主要针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这类患者通常对其他治疗方法(如生活方式改善和药物治疗)反应不佳,因此RDN被视为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相关证据级别有限,RDN在难治性高血压治疗中的的推荐被归类为IIb级,有经验的医疗中心可考虑应用RDN进行高血压治疗。

实际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推荐药物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可进行RDN治疗,这种推荐相对客观,且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在临床实践中很难准确界定难治性高血压,在临床研究中通常也是在100名高血压患者中仅1-2名患者符合真正的难治性高血压诊断标准。

《2024 ESC血压升高与高血压管理指南》对介入治疗的推荐与中国指南相似,建议难治性高血压、药物无法控制或药物耐受性差的高血压患者,考虑RDN治疗。值得注意的是,ESC指南建议进行RDN治疗患者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应>40 mL/min/1.73m²,这主要是因为相关临床试验的入组条件亦是如此。未来是否能够扩展至肾功能较差的患者群体,尚待进一步临床试验证据支持。

医脉通:请您分享一下,近年来,在高血压介入治疗领域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进展?这些进展对临床实践有何启示?


蒋雄京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第一,《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指南提出的高血压分型管理概念是高血压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之一。这一新理念的提出促进了高血压治疗策略的改进:由过去主要依赖血压水平和危险程度进行高血压治疗,转变为目前推荐的基于高血压病因和诱因的个体化治疗。

首先,针对高血压的病因进行管理,明确患者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高血压。对于继发性高血压,需要明确患者的血压升高是由肾动脉狭窄、醛固酮增多症,还是嗜铬细胞瘤等因素继发的。在明确病因后,再实施针对性的治疗,以提高高血压治疗效果。其次,针对高血压诱因进行个体化管理。明确高血压是由高盐饮食、肥胖,还是情绪焦虑等诱因所致,针对具体的诱因提出具体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而非简单采取一刀切的生活方式改善措施。在药物选择方面,同样应基于病理生理机制进行个性化治疗。例如,对于肾素-醛固酮水平较高的患者,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可能更为合适;而对于盐敏感或高血容量的患者,利尿剂的使用则显得更为合理。这种依据病理生理进行药物选择的方法,大大增强了治疗的针对性。

第二,在药物治疗进展方面,泛善可陈。尽管近年来推出了多种新型降压药物,但真正具有突破性临床应用价值的药物仍然较为稀少。理想的降压药物应具备用药少、血压降幅大和副作用低等特性,但目前尚无完全符合这一标准的药物问世。值得一提的是,针对肾素原的免疫抑制治疗及相关免疫疗法也在研发中,但其临床应用的前景如何仍进一步试验验证。

第三,在器械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且在RDN治疗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前景。针对特定患者,可能会看到显著的降压效果,尤其是对于因肾神经过度兴奋引起的高血压。这种治疗预计能够实现比目前平均降压幅度更大的改善,甚至达到8-10 mmHg的降压效果,并且这种效果可能具有长期持续性。

专家简介


蒋雄京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中心副主任,血管中心一病区主任,主任医师

  • 亚太介入心脏学会外周血管病组常委,中国高血压联盟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 亚太介入心脏学会外周血管病组常委,中华高血压杂志常务编委,国际高血压学会会员,美国高血压学会会员,北京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促会血管疾病高血压分会主任委员,国际血管内介入治疗专家学会(ISES)专家

  • 中国循环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中英文版)编委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