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流感、支原体肺炎等疾病易流行。在这样的季节里,孩子们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更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出现发烧等症状。孩子发烧时,家长常感到焦虑无助,然而,正确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很关键。
2024年12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等多家机构联合发布《儿童发热常见问题及应对提示》,详细介绍了孩子发烧时的正确应对策略,以及如何避免一些常见的误区,确保孩子在冬春季能够健康度过。
孩子发烧这些误区要避开
1
误区1:孩子一发烧就吃抗生素退烧
据《儿童发热常见问题及应对提示》,儿童发热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如果是病毒、支原体感染或者非感染引起的发热,使用抗菌药物是无效的。明确存在细菌或非典型病原感染的发热儿童,可以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为处方药品,须经医师或药师综合评估后使用,家长切勿自行使用。①
2
误区2:给孩子用酒精擦拭身体退烧
适合儿童的物理降温方法主要包括:温水擦浴、使用医用退热贴、适当减少穿着的衣物、降低室内温度等。①使用退热贴是一种比较省事的方法,比如,美林退热贴采用凝胶亲肤水分子,亲肤不易脱落,可持续使用8-10小时,也无酒精、薄荷等成分。
不能使用酒精(乙醇)为患儿擦拭身体降温。此外,凉水擦身、冰水灌肠等方法也不推荐使用。①
3
误区3:用“捂汗”来帮孩子退热
儿童尤其是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主要依靠皮肤散热,不能使用成人“捂汗”的方式退热。如果穿太多或盖太厚,无法经皮肤散热,体温可能越来越高,还可能导致“捂热综合征”,给儿童带来致命风险,导致悲剧发生。①
4
误区4:一发烧就先想要输液退烧
高热时输液不一定使疾病好得更快。多数情况下,发热患儿不需要输液治疗,是否进行输液治疗,取决于病情及诊断,与体温高低无直接关系,应遵医嘱进行。①
孩子发烧,家长应该怎么做?
儿童发热通常起病急、体温上升快,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应根据年龄及不同情况分别应对。首先应明确退热的主要目标是减轻发热所致的不适,即改善舒适度,而非单纯恢复正常体温。
1
分年龄
儿童发热的应对首先应考虑年龄。3个月以内婴儿由于免疫功能不完善和感染时临床表现不典型,只要出现发热症状,就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照护。①3个月以上儿童,可根据症状决定是否需要就医。
2
看症状
据《儿童发热常见问题及应对提示》,如3个月及以上的儿童发热,仅表现为单纯的体温升高、无其他明显伴随症状、无呼吸急促等,可暂时选择居家观察护理,必要时再行就医。
如果孩子持续高热不退(≥39℃)或出现超高热(≥41℃);发热持续超过3天;伴有严重的咽喉疼痛、耳痛、咳嗽、出疹等;出现反复腹泻、呕吐等情况;无心玩耍、乏力、胸闷等等,则需要去医院就医。①
3
选对药
什么情况需要给孩子物理降温?什么情况下需要用药呢?据《儿童发热常见问题及应对提示》,一般建议对≥2月龄、腋温≥38.2℃(肛温≥39.0℃),或因发热导致身体不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就可考虑使用药物降温。如果发热已造成儿童不适如导致精神不振、表情痛苦、身体酸痛等,即使腋温不到38.2℃也可使用退热药。①
在选择成分时,2月龄以上、6月龄以下儿童发热需要药物退热时推荐对乙酰氨基酚;6月龄及以上儿童可予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两种退热药不建议交替使用。①
儿童退热药要选择专门的儿童剂型,目前市面上主要有混悬滴剂、混悬液、退热栓等。一般来说,混悬滴剂比较适合3岁以下儿童,使用滴管方便喂药而且精准;3岁及3岁以上儿童口腔容量、吞咽功能有所提升,可选择混悬液;退热栓是肛用,一般适用无法经口服用药的儿童。①
目前,很多药物品牌不断研究适合儿童使用的退热药。比如美林在剂型方面针对3岁以下婴幼儿吞咽系统发育不完善、服药难度大的痛点,在布洛芬混悬液之外,开发了布洛芬混悬滴剂。
4
会照护
儿童发热时,如果仅表现为单纯的体温升高,无其他明显伴随症状、无呼吸急促等,可暂时不去医院,居家观察并做好护理。让儿童适当多饮水,建议白开水为首选,可酌情予以新鲜果汁等,应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并注意营养均衡,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①
如果家长和孩子需要,也可补充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以及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等。像美林维C搭配了吸管,孩子服用时更轻松。此外,美林益生菌含有的BB12双歧杆菌和LA-5嗜酸乳杆菌,能帮助孩子加强肠道健康。
总之,家长应对儿童发热保持平和心态,既重视又不过度焦虑,注意观察儿童情况,做好居家护理,必要时及时就医,帮助儿童尽早康复。
参考资料:
①儿童发热常见问题及应对提示.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等,202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