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吴凯:做山里娃的“提灯人”

新华日报记者 王慧

2002年,从师范学院毕业的吴凯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盱眙仇集,做一名中学老师。

仇集中学,是一所普通的乡村学校,地处苏皖交界的山区腹地,这里丘陵连绵,山多地少,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

好不容易跳出了农门,为何又选择回到山里?吴凯的理由质朴且简单:“现在我教书的地方,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如果自己都不愿意留下来,那更没有人愿意留下来。”

在这里,吴凯一待就是20多年。学校旁的山头黄了又绿、绿了又黄,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始终守着大山和孩子们,从最年轻的老师变成了学校校长,也成为几百个孩子的“山爸”。

一声声饱含深情的“山爸”,背后是沉甸甸的担子。

“山里人,外出打工的多,我们学校不少孩子是留守孩子。”这些年,随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学校的办学环境也是焕然一新,但留守儿童缺乏亲情陪伴和情感关怀,依然是不可忽视的痛点。

与孩子们接触得越多,吴凯心里越明白孩子们心里渴望的是什么。于是,他和同在仇集中学工作的妻子决定,既要履行教书育人之责,也要给予孩子们内心最渴望的、如父母一般的温暖和关怀。

2016年,吴凯倡导的校园关爱留守学生“1+2=1”工程正式开启,每一个留守娃结对一名“山爸”老师和一名“山妈”老师,组建成一个爱心家庭。吴凯给优秀的“山爸山妈”规划了亲情呵护留守娃的“五个一”活动,即每天一次看望问候、每周一次沟通交流、每月一次家庭聚餐、每学期一次亲子活动、每学年一次节日陪伴。

正式成为“山爸”以来,吴凯每月走村入户,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等情况。每到周末,他就带孩子们回家聚餐,和他们一起择菜、洗菜,到了节假日还带着他们看电影、游公园……无微不至地关怀呵护着每一个幼小的心灵。吴凯记得,有一年除夕,留守儿童小香的父母没能回来过年,孩子的脸上写满难以言说的失落。吴凯和爱人便将小香和她的爷爷奶奶一同邀请到家中过年,大家围炉而坐,包着饺子,每个人心里都暖暖的。

孩子们眼里的“山爸”,既温柔又严厉。吴凯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真正困境,并非物质生活上的匮乏,而是精神生活的贫乏。“有些外出务工的父母为了补偿孩子,每个月会给留守儿童寄回大笔零花钱,而老人们重养轻教,大多直接把手机扔给孩子,很多孩子整天宅在家里刷手机。”吴凯一方面三番五次强调“不允许将手机带入学校”,另一方面积极为孩子们创造更为丰富的体验活动。在家访过程中,吴凯发现很多农户拆迁后,扔下了石磨、石碾、拴牛石等“老古董”,便和同事们把它们收集起来,在学校建了一座小小的“石博园”,开展劳动教育。他还把学校里闲置的一块空地开辟成小菜园,带着孩子们种上山芋、花生、玉米,并将成熟之后的果实拿到市场上售卖,让大家体验劳动的价值和收获的喜悦。

把所有的爱奉献给了孩子,但命运却给吴凯出了一道极高难度的“考题”。2011年,30岁的吴凯不幸遭遇一场车祸,昏迷了几天之后,失去了自己的左腿。短暂消沉之后,他凭借顽强的毅力重返讲台,用一条腿“撑”起了课堂。2024年,他又查出了肠癌,经历了6次痛苦化疗之后重返工作岗位,从未被病魔击倒。面对这些人生经历,他依然坚韧不拔、自强不息,也成为学生的榜样。

这些年,吴凯和爱人已经先后“认领”了54个“留守子女”,他带领的团队先后为学校300名留守儿童配对了52个“山爸”“山妈”。目前,这个爱心举措从仇集中学辐射到整个盱眙县,全县已组建起5000多个“爱心家庭”,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有了“山爸”“山妈”。

“爱,是教育永恒的底色。”去年9月,吴凯调任盱眙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虽然换了新学校、来到新领域,但他对孩子们的关爱一直在延续。他始终坚信,童年的幸福是人一生幸福的根基,做好孩子们的“提灯人”,发出一点萤火微光,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温暖和善意,就是在帮助他们积攒生命的力量。

来源:新华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