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黔东南捐建的“最美乡村图书馆”。 受访人供图
本报讯(记者 刘达)近年来,乡村文化振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创意实践者,他们将非遗传承、乡村美学与自然教育融为一体,为乡村注入全新的活力。在苏州,一座名为“陶庐”的民宿与非遗研学基地成为探索乡村生活方式的典范。品牌创立者汪涛,自2019年辞去上市公司职务后,投身乡村,开始了陶艺与非遗美育的深耕之路。如今,她不仅是一位扎根乡村六年的陶艺匠人,也是非遗文化与自然美育的积极倡导者,以多重角色诠释现代乡村复兴的新可能。
陶庐定位为乡村生活的连接器,旨在链接人与自然、人与人、家庭与家庭。汪涛通过民宿经营、慢陶美育和文创项目,将中国乡村的自然美学与非遗文化推广到更多的都市人群,甚至走向海外,为人们提供一个放慢脚步、感受乡村之美的空间。
2014年,汪涛从零开始学习陶艺,用四年时间打磨技艺。2019年,她决定返乡创业,不仅是为了两个儿子能够接触更多自然,更是为了实现建立陶艺工作室的梦想。在乡村深耕六年,她将陶庐打造成了一个乡村生活方式品牌,旗下包括陶庐民宿、慢陶美育和慢陶文创三大子品牌,致力于将乡村的自然与文化美好带给更多人。她希望忙碌的现代人能放慢快节奏的生活,回归自然,与自己喜爱的一切相伴,共同探索乡村生活的无限可能。
从2019到2024年,陶庐始终保持着“慢”的节奏,坚持精益求精。在乡村自然美育和非遗文化传承领域,她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自主研发研学课程,精心打磨每一家店铺和每一项产品。汪涛认为,品牌的意义不仅是提供产品和服务,更是通过乡村的温暖与自然的美好,触动人们的心灵,用爱和美丰盈生命。
自创业以来,汪涛已接待超6万人次游客,组织400余场活动、近100场非遗研学营,并通过社群运营和直播销售数万斤横泾大米,推动乡村消费数千万元,被评为“新农人”和农产品推广大使。她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从2021年至今,汪涛已为吴中横泾街道各村社区、辖区少数民族和横泾实验幼儿园等学校组织了100余场公益活动;2024年更是带领苏州上海等地50余名孩子为贵州黔东南捐建了一个“最美乡村图书馆”,为当地留守儿童带去了爱、知识和希望。
“总要坚持点什么。”汪涛用六年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在物质世界追逐效率与规模的同时,她选择放慢脚步,专注于深耕乡村教育与文化,将非遗与自然美育传播给更多人。汪涛希望,陶庐不仅是一处乡村民宿,更是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交互的温暖空间。在这里,所有人都可以慢下来,去感受乡村的美好,去寻找心灵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