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梁兴初调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后,想去见一见邓华,却遭到秘书拒绝,梁兴初气道:“我去看望一下老首长,怕啥!”
开国上将邓华,原来是志愿军的副司令员。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时任志愿军38军军长的梁兴初,因为轻信“黑人团”的存在,导致放跑了敌人,在战后,他被彭德怀骂了一个狗血淋头。
会议上,脾气暴躁的彭德怀,指着梁兴初的鼻子破口大骂,甚至还扬言要挥泪斩马谡。
关键时刻,是邓华站了出来,替梁兴初求情,他请求彭德怀再给梁兴初和38军一个机会。
看到邓华求情,彭德怀的怒意这才减少了几分,并给了梁兴初戴罪立功的机会。在第二次战役中,梁兴初指挥38军,打出了“万岁军”的威名。
经此一事,梁兴初对邓华就很感激,在他看来,如果不是邓华向彭老总求情,恐怕他梁兴初,就要成为志愿军的马谡,被彭老总挥泪斩掉了。
1959年,庐山会议上,在彭老总落难之际,邓华仗义发言,结果被打上了“走资派”的标签。
受此影响,邓华被撤掉了一切职务。
1960年,邓华被调到了四川担任副省长。
这时的邓华,是一省的副省长,对普通人来说,这个职务不算低,但对邓华来说却不一样,毕竟,邓华当过志愿军的副司令员,抗美援朝战争后期,彭德怀因身体缘故回国治病,志愿军百万大军的作战部署,大多由邓华统筹,而且他还是开国上将。
以邓华的经历,让他担任副省长,说是大材小用也不为过,谁都知道,邓华是受到了牵连才会如此。
但那个年代比较特殊。
自从邓华被打上了“走资派”的标签,哪怕他是四川省的副省长,许多人都选择敬而远之。
人们担心和邓华走得太近,也会受他牵连。
邓华见状,也是无奈地摇了摇头,但职务被降低了很多的他,并未因此而自暴自弃,而是继续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深入基层调研,为四川的老百姓做了许多益事。邓华此举,也让一些人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认为邓华或许不是一个坏人。
但依旧有很多人对邓华充满了误解。
1967年,梁兴初调任成都军区司令员。
到了成都后,梁兴初听说老首长邓华也在四川,就很高兴。毕竟,且不说邓华是他的老首长,单说邓华在朝鲜战场帮过他,替他向彭老总求情,这份恩情,梁兴初就不会忘记,他会铭记一辈子。
因此,到了成都后,梁兴初就想抽出时间,去看望一下这位老首长,了解一下邓华最近过得怎么样。
谁知秘书听说了此事,脸色却是大变,他赶紧站出来阻拦,极力劝说梁兴初千万不要去见邓华。
梁兴初听了以后,就很是纳闷,再怎么说,现在邓华也是副省长,而不是犯人,而且就算是犯人,也可以去探望他,怎么秘书不让他见邓华呢?
秘书解释,邓华现在是“走资派”,如果梁兴初去见他,和他走得太近,会受到牵连,对他的前途和发展是不利的,所以秘书这才阻止梁兴初去见邓华。
梁兴初听了以后,勃然大怒:“邓副省长是我梁兴初的老首长,而且他对我有恩,我梁兴初去探望一下老首长,问心无愧,怕什么!”
说着,梁兴初不顾秘书阻拦,坚持去见邓华。
梁兴初的脾气,也是出了名的暴躁,而且他还是志愿军“万岁军”的军长,气场之强大,自不必多言。
小小一个秘书,如何拦得住梁兴初?
见梁兴初坚持,秘书自不敢阻拦。这样,梁兴初就去了邓华的住所,见到了这位昔日的老首长。
处境大不如从前的邓华,看到梁兴初登门拜访,既意外又感动,自从庐山会议后,许多人都对邓华敬而远之,就是一些旧部,有的也选择疏远邓华,像梁兴初这样携带礼物登门拜访的,那就更少了。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看到梁兴初时,邓华就非常感动,紧接着就忍不住与梁兴初交谈起来。
两人先是聊到了抗美援朝的经历。
在聊到抗美援朝时,就不可避免地聊到38军放跑敌人、彭老总差点“挥泪斩马谡”的事情。
一提到此事,梁兴初就对邓华表达了谢意,还说什么如果没有邓华替他求情,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万岁军。回忆起当年之事时,邓华和梁兴初,都有些感慨万千,同时也有几分意气风发。
伴随着几杯美酒下肚,两人又将话题聊到了当下。
当梁兴初询问邓华的近况时,邓华神色黯然,苦笑一声:“还能怎么样?能活着就很不错了!”
梁兴初气得站起来,猛拍了桌子,气道:“太不像话了,您做了那么多贡献,怎么能这样对您?”
邓华连忙劝阻:“你别这样,小心隔墙有耳!”
梁兴初道:“不,我就要说,谁敢动您,我梁兴初和他没完!”邓华听了以后,不禁热泪盈眶。
但对于邓华的现状,梁兴初也无力改变,两人沉默良久,相视无言,只是不停地喝酒解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