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温风
回顾完过去,再聊聊新的一年,沃尔沃从产品层面,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纯电高端化的挑战。这不是沃尔沃一家的命题,宝马i5/i7,奔驰EQE(参数丨图片)/EQS,没有一款对自身旗下传统动力车型产生强烈的替代效应。豪华品牌越往高端走,用户越“固执”,这样的趋势似乎还没有扭转的趋势。
沃尔沃EX90当下的销量表现,同样缺乏亮点可言。EM90虽代表沃尔沃之于高端市场的另一番尝试,但是MPV这一品类在东亚以外的市场还没有培育出很强的“高端出行”概念。因此,2025年即将推出的纯电豪华轿车ES90,就显得尤为关键。
这并不是说ES90一经推出就能扭转整个高端纯电市场的风向,而是ES90能否代表沃尔沃已经修炼完善的产品内功,以及沃尔沃最新的前瞻技术实力。从目前已知的信息看,ES90和EX90背后的SPA2架构,在某种意义上还有一定的“过渡感”。
接下来沃尔沃会推广Superset技术栈,并打造SPA3架构。SPA3架构会有更强的中央计算能力,首款车型会是EX60。至于ES90会在多大程度上,提前落地一些技术方案,暂未揭晓。
不过,奥迪接下来在中国市场会为PPE平台新能源车型寻求本土化的解决方案,且A6/Q6 E-tron会与沃尔沃纯电产品的定位针锋相对,这是否对沃尔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至少对中国用户而言,可以畅想一下。
第二个问题,源自沃尔沃2024年在中国市场插混车型销量的下滑。
要知道,如果纯电车型是部分用户作为“第二台车”的补充选项,那么插混的增长,就是对燃油基盘的直接挤压。这样的趋势,已经在中国主流车型消费市场内上演,未来这些用户在消费升级的选择时,又怎会重归纯燃油序列?
既然增长是确定的趋势,为什么之前在高端插混市场能见度颇高的沃尔沃,在2024年的中国插混市场并没有迎来和大趋势一致的增长?
一方面,所有传统豪华品牌在做插混车型时,基本定位还是“比燃油版更贵的”高配版车型。在价格方面和燃油版的入门车型拉开的梯度,也大大削弱了插混车型经济性的优势,在北上两城没有牌照政策加持下,对用户而言,购买传统豪华品牌插混车型的“必要性”,还需要打个问号。
就沃尔沃本身而言,还有这样一件“吊诡”的悖论。前面提到,SPA架构确实为插混做出技术预留,也一直强调SPA架构中通道的电池布局形式,是充分确保安全的设计。这一说法符合我们对车身结构安全性的直觉,但其他采用底盘大电池的国产插混,似乎也没有因为这种设计导致安全性的妥协,至少没有足够有说服力的案例证明两者的差异。
这是一件无法证实亦无法证伪的命题。用户的重视与聚焦,相应地不会侧重在这一维度。
毕竟在中国,30万以上的价格,其他插混车型能提供的产品价值,实在是太丰富了。放眼将来,更大容量的电池、更长的续航、更低的亏电油耗、更智能的座舱空间,都会成为插混竞争的主旋律。
好在沃尔沃已经提前在中国市场储备了SMA超级混动平台,代号为V446K的插混SUV车型已在开发阶段。再次借助母公司吉利的技术储备,沃尔沃有望成为豪华品牌中,首个推出专属插混车型的品牌,这对于豪华品牌的形象转向至关重要。
如果这款插混SUV产品的级别、定价合适,那它或许是下半年整个中国豪华品牌中最值得期待的车型之一。甚至不妨畅想,在反哺欧美市场的过程中,沃尔沃的全球认知度和源自中国的插混技术这套“组合拳”,会帮助走出沃尔沃走出一条颇为亮眼的增长曲线。
变革时代,找到适销对路的产品是第一要务,无论是以过去、当下,还是未来的尺度,沃尔沃在这方面都已储备得当。这既是沃尔沃长期主义对市场、用户洞察的体现,也是在“大过剩”时代立足的基础。
尽管2024的市场环境波云诡谲,但沃尔沃的想法是“流水不争先,但要滔滔不绝”,仔细回看,沃尔沃的成绩依然卓越。不在价格战的泥潭里深陷,而是以长期主义视角,保持合理的利润,再投入技术研发和社会公益,这是过去沃尔沃一以贯之的战略。
如袁小林所言,在快速转型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企业除了业绩还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越是有影响力的企业,越需要给社会带来向上和向善的力量。长期主义所积累的品牌好感度,是穿越产品周期,在用户心智中留下的那颗种子。
幸运的是,数据显示过去三年中,沃尔沃品牌认知度平均涨幅19%,品牌考虑度平均涨幅4%,溢价支付意愿度平均涨幅1.7%,三项数据增速均保持传统豪华品牌第一名。
虽然流水不争先,但是在寒冬过去的初春,沃尔沃已踏过千重浪,尽管前方仍有万顷波,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沃尔沃能成为率先冲出迷雾的那一艘航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