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王朝近三百年,却因为安禄山的疯狂举动,分为了两半。
上半部分是繁荣昌盛的大唐,下半部分是军阀割据、宦官弄权、起义四起的大唐。
翻开史书,我们发现一个问题,胖子安禄山兼任三个节度使,皇上贵妃恩宠有加,财宝当然不缺,却冒险造反了。
这个胖子,是不是光长肉,不长智慧?这么好的条件,为何要造反?
其实,安禄山造反,有三个原因的,每一个原因都足够他奋起造反。
1、“安禄山”权力太大,膨胀了!
安禄山这个胖子,身体很胖,但跳起舞来,灵活得一塌糊涂。
不仅身子灵活,人家脑子也很灵活,竟然认年轻的杨玉环为干妈,要知道,杨玉环比他年轻16岁。
你可以笑他不要脸,但是,人家就是靠着不要脸的劲,让杨玉环认可得不要不要的。
杨玉环是谁啊,那是唐玄宗的宠妃。
既然杨玉环欣赏,唐玄宗这个老汉也就表现得很大度,重用、赏赐,一个都少不了。
于是,胡人安禄山,从一个节度使变成了坐拥两个节度使,直到后来坐拥三个节度使。
在唐玄宗中后期,府兵制改为了募兵制。
“府兵制”的特点是:平时种田,有战事就打仗,上级军事领导也是频繁调换。
“募兵制”的特点是:都是职业兵,闲时训练,有战争了就打仗。
“府兵制”士兵的收入,主要是两部分,打仗时的军饷,还有自己种地的收入。募兵制下士兵的收入,主要就是靠领导发的军饷了。
“募兵制”的特点决定了一件事:士兵更容易被上级领导管理和调动,对领导比较忠心,因为人家给他发军饷。
节度使是个什么存在呢?主管一个地方的政治、民生、经济、军队,在募兵制的影响下,节度使的权力就大了很多,一个个都是地方大员。
安禄山这个胖子,坐拥三个节度使:平卢、范阳、河东三节度使,可想而知他的实力了。
身兼三个节度使的安禄山,管理了一支庞大的军队,根据各种资料看,至少有15万人。而安禄山麾下的15万人和一般军队有点不一样,很多都是“边军”。
懂些军事的都知道,边军的作战能力往往都是非常强悍的,安禄山能够指挥大量的“边军”,说明安禄山的实力已经很是突出了。
不得不说,唐玄宗李隆基是老糊涂了,怎么可以让安禄山一人兼任三个节度使呢?
这样安排的结局只有一个:安禄山会非常膨胀。
一个权力很大的人,往往会被贪欲所裹挟。
安禄山兼任三个节度使,让他很膨胀,再上一步就是“皇帝”了,何不趁机会搏一把呢?博得好了,奥拓变奥迪啊!
所以,安禄山已经具备造反的硬性条件了,只等一个机会,他就能做出非常规的举动了。
瞌睡的时候,如果有人送上枕头,那就美极了。
这个机会,翩然而来。
2、安禄山被人排挤,为了前程,他要搏一把
你无法想象,安禄山这样的人也会被朝廷中的人排挤。
没错,就是被排挤。
排挤他的人也是大有来头,是当朝宰相杨国忠。
杨国忠还有一个身份,他是杨玉环的堂兄。
按理来说,杨玉环那么欣赏安禄山,杨国忠作为堂兄,不应该和安禄山和和睦睦吗?
并非如此。
从杨国忠进入官场起,就是一个善于和人争斗的人,著名宰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博弈,都占不上好处。
公元752年,李林甫死了,杨国忠成了“右相”。
为了排挤安禄山,杨国忠多次称“安禄山要造反”,他希望唐玄宗能够将安禄山的河西节度使分给哥舒翰。
哥舒翰也是个“名将”,和杨国忠交好。
为了验证安禄山的忠心,杨国忠建议唐玄宗召见安禄山,看有无造反的苗头。
此时,杨玉环却做出了“骚操作”,悄悄通知了安禄山,让安禄山早有防备。
见了唐玄宗后,安禄山这个表演型人格的封疆大吏开始表演了,一番哭诉,端的是泪雨连连,唐玄宗根本看不出这人有造反企图。
此事就此作罢。
看得出来,唐玄宗还是信任安禄山的。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杨国忠在皇帝身边啊,安禄山领兵在外啊!
于是,杨国忠继续传播“安禄山造反”论。
总之,杨国忠就一个观点:安禄山此人必反。
不得不说,唐玄宗也动摇了。
但是,唐玄宗老了,想给安禄山一个机会,毕竟,这是爱妃杨玉环欣赏的人啊!再看看,再观察观察。
杨国忠一如既往地坚持“安禄山的谋反论”,安禄山不断接到宫内耳目的消息。
怎么办?如果唐玄宗被说服了,撤了他三个节度使,那就一切归零了。
这种情况下,安禄山有了杀“杨国忠”的冲动,当然,也有了登上九五之尊宝座的冲动。
公元755年,安禄山造反时打出的口号就是“讨伐杨国忠”。
后来,杨国忠父子几人,还有杨玉环,都在马嵬驿被唐玄宗赐死。
如此,安禄山该平息了怒火了吧!不,没法平息,因为讨伐杨国忠仅仅是个口号而已,最后的目的还是皇帝宝座啊!
3、安禄山和太子李亨关系不睦
公元755年时,唐玄宗已经70岁了。
太子李亨,也已经45岁了。
因为安禄山素来嚣张跋扈,除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其他人根本看不上。
安禄山霸气外露,野心外显,李亨对其无好感,他一直有个担心:如果父亲死了,靠他自己,恐怕不能控制住安禄山、杨国忠这些权臣。
总之,李亨对安禄山无感。
这让杨国忠找到了借口,在李亨面前多次诽谤安禄山,这导致李亨对安禄山更是讨厌了。
安禄山讨好女人的能力可以,讨好老汉唐玄宗的本事也不差,但讨好李亨的事情,他做不到,也不敢做,因为和太子太近,皇帝会不高兴的。
因为杨国忠等别有用心之人的挑拨离间,安禄山和李亨的关系非常不好。
如果唐玄宗挂了,李亨一旦上位,轻者会夺安禄山的权,重者会砍了安禄山的头。
眼看唐玄宗一天比一天老,李亨上位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怎么办?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一不做,二不休,反了!
基于以上三大原因,安禄山不得不反了。
还别说,安禄山和史思明造反的声势非常浩大,武力值完全拉满了,一度攻入了长安。为了保命,唐玄宗父子狼狈逃出长安,走了不同的方向。
其实,安禄山造反是可以控制的,别让他担任三个节度使啊,只担任一个,一定不敢反。
另外,明明知道杨国忠这个祸害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唐玄宗也没下手处理。
既然如此,造反之事就无法避免了。
唐玄宗还是老了,面对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他做不到处理。面对杨贵妃欣赏的安禄山,他也做不到痛下杀手,最终,唐玄宗只能饱尝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