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列新中国开国十大大将之首,粟裕一生南征北战,驰骋沙场,为党为人民,屡建奇功。他也因此获得了“常胜将军”、“战神”的美名。这样一位出众的将领,早年也需要师傅领进门,这位师傅就是寻淮洲。
寻淮洲,1912年生人,出生在湖南浏阳。他家境贫寒,又体弱多病,经历了很大的磨难,有数据显示,寻淮洲一直到4岁的时候都不能站立行走。后来长至成年,他的身高也停留在了1米4左右,这对一位男性来说,是一个明显的劣势。
尽管体弱多病,身形矮小,寻淮洲的心中却有一个大志向。13岁时他在高小读书,立下了“将来与国家做些大事业”的志向,也是那个时候他在校接触到了一些进步书籍,逐步接受了革命思想,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他参加了儿童团,参加了学生联合会,反日雪耻会和农民协会。
1927年9月,他还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湘赣边区秋收起义,随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这成了他革命生涯的起点。
寻淮洲的表现比所有人想象的都要来得出色,他作战勇敢,身形灵活,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次年即被吸收入党,之后也以极快的速度,实现了从副班长到排长、连长、团长乃至师长、军长、军团长的职务转变。
其晋升速度之快,令人震撼。
举例说明,1927年,寻淮洲还是代理三营九连一排排长的时候,年长他5岁、比他参军更早的粟裕的职务是第五连指导员。到1928年,寻淮洲却早于粟裕一个月当上了连长。两人当时的职务分别是红31团三营第八连连长,红28团第三连连长。
后粟裕在1930年12月升任红22军缩编的第64师师长,5个月后,寻淮洲因战功卓著升任红25师师长,再度追平。任师长2年后,1933年10月,寻淮洲升任红21军军长,粟裕在红11军担任参谋长,尽管红21军各方面要弱于红11军,单论职务,此时寻淮洲却已经超越了粟裕。
这一情况在不久后得到了延续。寻淮洲调任红七军团军团长,切实成为此时在红七军团担任参谋长的粟裕的上级。两人在军中的影响力也出现了颠倒的情况。
寻淮洲能够奋起直追甚至超越粟裕,得益于他在几次反“围剿”作战中立下了突出功绩。他也成为整个红军时期除陈毅之外,仅有的两次二等红星奖章获得者。也因此,寻淮洲的成功,不能简单用“少年得意“来解释。他绝无仅有的晋升速度,背后是他的才能、贡献在做支撑。
因有寻淮洲任红七军团军团长,粟裕任红七军团参谋长,“受寻淮洲指挥”的这么一段经历,后世多有人认为粟裕受到了寻淮洲的一定影响。
事实上,从《粟裕战争回忆录》中可以发现,粟裕对寻淮洲的功绩也很是佩服,并且在当时红七军团领导间的矛盾里,他明显偏向了寻淮洲的一边。
那个时候,寻淮洲和政委乐少华之间产生了极大的分歧,后者盲目执行中革军委的命令,拒绝接受实际的积极建议,对寻淮洲极不尊重。两位重要领导不能团结,几乎造成指挥上的瘫痪。哪怕寻淮洲几次力挽狂澜,牵制大量国民党军,击退敌人无数次围追堵截,红七军团还是迎来了一定的灾难。
更不幸的是,博古和乐少华等“左”倾错误领导者将任务失败归罪在了寻淮洲的头上。1934年红十军团成立时,寻淮洲被降职成为了红19师师长,后来牺牲时也是顶着这样一个头衔。
值得一提的是,寻淮洲从被降职到牺牲期间,可以说是连战连胜,从未有过败绩。哪怕是1934年迎击国民党王耀武旅,在争夺乌泥关这一制高点的关键战役上,寻淮洲也率部取得了胜利。
遗憾的是,因在战斗中小腹负伤,流血不止,寻淮洲经抢救无效而在医院死亡。年仅仅22岁。寻淮洲牺牲后,王耀武找到了他的墓穴,却不忍伤害他的遗体。只是,后来赶到的国民党七十九师残忍地割下了他的头颅,拿回去邀功请赏。
2009年,寻淮洲获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参考文献:《井冈山斗争时期人物传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