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陀,有一种幸福叫作“15分钟可达”。走出家门,慢行15分钟,无论是教育、文化、医疗,还是养老、休闲、就业创业,各类基本服务功能一应俱全,这样的“生活圈”,正成为普陀区居民日常的真实体验。
为实现这一目标,普陀区持续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围绕“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积极探索“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新路径,以回应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圈”出幸福增进民生福祉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普陀积极响应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方案,发布了《2024年普陀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方案》,点亮了一批品牌和特色项目,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同时,依托“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提高基层党群服务阵地体系服务水平,将议事协商与社区协商制度紧密结合,打造具有普陀特色的治理模式。通过精心规划与构建,让普陀市民能够亲身体验到公共服务的高效运作与人性化关怀,进而享受更加丰富多样、充满幸福感的日常生活体验。
半马苏河驿站·1690党群服务中心
“为更好挖掘生活圈建设特色和项目资源,我们深入10个街镇调研摸排,2024年共计启动实施‘15分钟社区生活圈’项目147个,其中145个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区规划资源局副局长李梅介绍说。宜川1690党群服务中心、半马苏河公园、万里街道万有引力骑手新家项目、长风新村街道枣阳片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甘泉路街道章家巷综合改造项目、真如星愿慈善超市等已投入使用;宜川路街道泰山人民坊项目、长寿路街道鸿寿坊党群服务中心等正在持续推进建设。在近期开展的2024年度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优秀案例评选中,普陀区共入围32个,项目涵盖全区10个街道(镇)。
章家巷居民区党建服务中心项目
在这些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普陀始终注重发动社会多元力量,落实“一图(项目的一张设计方案图)、三会(听证会、协调会和评议会)”制度,坚持需求导向,倾听基层民意。比如,在宜川路街道泰山人民坊项目建设中,除了基础“三会”,区规划资源局和区人民建议征集办联合开展专场人民建议征集活动,累计收到相关建议81条,充分调动基层群体参与社区规划的积极性,进一步拓宽了基层治理的渠道。
普陀的幸福生活圈如今还夯实了数字底座。曹杨新村与上海市测绘院合作,率先发布了全市首张线上“15分钟社区生活圈数字地图”,这张地图覆盖面积达2.08平方公里,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生活导航,体现了数字赋能生活圈建设,推动社区治理精细化。
社区规划师在“建圈”方面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为了更有效地利用社区规划师的专业知识来增强社区更新及规划活力,普陀区现已完成了10个街道(镇)的社区规划师聘任工作,发布了《普陀区社区规划师制度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去年9月,普陀区还成立了社区规划师联盟。通过联盟,规划师们能够更有效地交流经验、分享智慧,为普陀区社区规划注入“心心相印,圈圈生动”的理念。
展望2025,普陀区将进一步推进“幸福圈”建设行动,用一个个“圈”串起居民的幸福生活、织就社区的和谐图景。区规划资源局正在鼓励各街镇结合社区特色、资源禀赋,全面开展社区规划编制工作,明确社区未来5年的发展框架和功能安排,制定形成一张“社区蓝图”和3年项目储备计划,并逐步形成区级层面“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方案和2025年项目建设清单。同时,将建立行动跟踪评估机制,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对各街镇按计划推进各项行动任务进行指导、督促,并开展全过程监督评价,以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圈”出温度满足多元需求
圈圈有特色、圈圈有核心,“15分钟社区生活圈”正成为普陀区美好生活的生动缩影。其中,作为全区最年轻的街道,万里街道有着自己的先锋探索。步行可及的滨水步道,烟火气袅袅的社区食堂,书香氤氲的“万家书房”,触手可及的“暖心驿站”……不同需求衍生出的“圈层”交织共融,“圈”出了万里街道比邻生活的惬意和暖意。
万里滨水活力带
“从我们小区南门出来,就能走到滨水步道。这里还有一座连心桥,门与桥相连,我们的生活更便利。”说起家门口大场浦沿岸的万里滨水步道,家住中环锦园的居民周阿姨赞不绝口。
大场浦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南部、普陀区北部,横跨两区且承担着区域防汛排水的重任。“这里原来水质不好、景致也不好。”受市政雨水泵站放江影响,大场浦存在水质波动、河床淤积的情况,万里段两岸通行不便,居民近水却不亲水。
去年,在推进水体改善的过程中,由普陀区建管委牵头,万里街道启动了大场浦河沿岸改造项目。改造后的滨水空间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需求?万里街道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于改造的全过程。在施工前、施工中,召开了多场居民座谈会、群众沟通会和意见征询会,通过答疑解惑、汇集民智民意,积极引导居民参与改造工作。
连心桥
增设无障碍坡道、更新沿河护栏、丰富绿化品种、架设“连心桥”……居民的建议意见如今都化作了滨水步道上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同时,还实现了万里虎城绿地与大华一路沿线绿化的沿河步道贯通,将大场浦沿岸的居民区和商业、办公空间紧密连接起来,并通过步入式设计,将最好的沿河公共空间开放给居民。
“这里还有智慧健身步道,手机打卡就能自动记录运动里程、时长和消耗热量等运动数据。”周阿姨展示着她每天的运动记录。
清晨,在滨水步道的亲水平台活动筋骨;中午,沿着步道走进香泉小区的邻里食堂吃顿热菜热饭;下午,在步道上散散步,和老伙伴一起唠唠嗑……15分钟,一条滨水带,就餐、休闲都能“触手可及”,这是万里滨水活力带“圈”出的惬意生活。
万有引力党群服务中心由四十多个彩色“小屋”组成,是新就业群体的暖心驿站
社区居民因“圈”而惬意,新就业群体因“圈”而暖心。走进新村路661号万有引力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40多座五颜六色的集装箱“小屋”错落组合,它们巧妙地“变身”为阅读角、换电站、体育场、休息间、小卖部、医务室等,共同构成了新就业群体的暖心驿站。此外,党群服务中心还不断拓展服务,形成“义诊日、理发日、放映日、生日会、培训日”等固定服务日项目,为新就业群体打造了15分钟“党建圈”“生活圈”和“治理圈”。
“我几乎每天都到这里的小哥食堂吃饭,10元就能吃到饱。”下午1时半到2时的外卖骑手用餐高峰,小哥食堂里座无虚席,葱烤大排、地三鲜、番茄炒蛋……打完菜,再自助盛上满满一碗饭,一顿美味管饱的午餐让骑手“满血复活”。
“我想学点上海话,以后送餐用得上。”在新就业党群服务中心的沪语学堂里,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就业群体,跟着社区志愿者一起学讲上海话。依托万里街道社区学校,新就业党群服务中心开设了“赋能班”,开设了英语学堂、心理健康、健康科普等培训课程,在职业教育之外,提升小哥们的个人素养。“我们不仅为新就业群体送上了急救培训、反诈讲座等活动,还组建了新就业群体的志愿者服务队。”万有引力党群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在这里,新就业群体不仅是“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他们更是社区的“民情前哨”、城市安全的“流动探头”和城市文明“公益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他们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新的“服务力量”,实现了与社区的“双向奔赴”。
“圈”出便利提升商圈能级
“生活圈”事关民生福祉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促进消费升级、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畅通经济“微循环”、释放消费潜力的新法宝。
近年来,区商务委聚焦解决群众身边的商业网点布局不均、服务设施陈旧、业态结构不合理、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现实需求,让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圈释放更多内需潜力。
“结合区内十个街镇各自属地的商业资源特性,我们因地制宜打造‘一圈一特色’的便民生活圈。”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曹杨新村街道结合人口密度高、商业设施成熟的定位,打造小而全、小而精的便民生活圈,形成智慧时尚、品质宜学、数字商业等多个便民生活圈;甘泉路街道紧扣老龄社区现代化建设,推进适老改造、提升业态档次,构建“幸福甘泉乐龄社区”特色生活圈。
历史风貌与现代商业相融合的鸿寿坊已成为长寿路区域内的热门商圈
长寿路街道通过释放商业活力、促进商业体深度联动,构建了更符合年轻人需求的高质量生活圈。区域内的鸿寿坊作为历史风貌与现代商业相融合的热门商圈,致力于营造友邻和谐氛围,为周边居民和来往游客打造了一个充满“精致烟火气”的上海“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2024年夏天,都市“city walk”新路线在“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中进一步升级焕新,普陀区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其中的新亮点。在苏州河长寿段,游客从游船码头停靠上岸后,步行即可到达鸿寿坊等新晋网红商场,同时还可以直达189弄购物中心、巴黎春天等老牌商场以及M50创意园区、创享塔等文艺消费新空间。
一位来自浙江台州的游客小琪,在游玩攻略中兴奋地写道:“沿着苏州河,水上乘船看万家灯火可亲,岸上游逛享都市可潮!”在普陀,“15分钟生活圈”早已超越了时间的概念,成为衡量城市生活便捷度与幸福感的标尺。这一次,更成功走进了全国游客的心坎里,成为他们心中难忘的上海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