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陈白
一场搅动全球的闹剧,走到了一个关键转折时刻。
1月19日关闭的TikTok,在特朗普上任之后的1月20日,又宣布原地复活、恢复开放了——尽管还不能再应用商店下载,但美国人起码又能用了。
大洋彼岸的蝴蝶效应,震幅也传导到了此岸。作为以中国中产女性为主的社区APP小红书,在美国的政治博弈中却突然成为了「人民的选择」。
不过,随着Tiktok在美国的封禁又开放,小红书的外来者们也开始重新回到他们的赛博故土。
但令人意外的其实不止是完全可以堪称“TikTok事变”的社交平台变化,美国正在变得充满空前的不确定性。
比如谁也不知道,上台前两天的特朗普,居然还发行了特朗普币,再比如更令人无语的是,重新入住白宫的前一天,特朗普妻子梅拉尼亚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人们现在可以买到MELANIA(梅拉尼亚币)。
身处在2025年的1月,我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尼古拉斯·塔勒布所谓“随机漫步的傻瓜”——我们往往爱在后视镜中看未来,但历史告诉我们,以前从未发生的事,后来也有可能发生。
塔勒布说,“新闻媒体一天到晚拿所谓的牛市和熊市等等概念轰炸我们,用以指金融市场的价格走高或者下跌。而我认为,看好或者看坏的概念往往空洞无物,不能用到充满随机性的世界当中,尤其是如果这个世界存在很多不对称结果的话。”
其实我们真正应该从历史中学到的,应该是不迷信天真的经验论,而是努力去观察偶然遇到的历史事实。
很多时候,这种概率意义上的偶然性,可能才是决定我们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标尺。
01
不确定性的阴影
“你有没有奇怪过,为什么那么多在校成绩好的人最后一事无成,而那些学业落后的人却在赚大钱,买钻石?
这有些或许是出于运气,但学校知识的简化与反启蒙特性阻碍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理解。”
这段话来自塔勒布更早的知名作品《黑天鹅:如何应对不确定性的未来》。2025年或许是最值得重读塔勒布的一系列书籍的年份。
管理学者在前些年喜欢用VUCA来形容我们所身处的这个世界。所谓VUCA是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的缩写。
这个概念源自美国军方,但在2017年之后,随着特朗普的第一次上台,开始被全世界广泛地重提。
但说到底什么是不确定性,其实也没有那么高深,就是我们开始发现,一切变得不再可以通过以往我们所依赖的经验进行科学的预测。
专业主义和精英主义的表象,逐渐开始显露出“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的底色。
比如在Tik Tok被封禁之前,彼时市场的主流预测是分为两派的。
一派认为,Tiktok大概率会被封禁,因为对于这款应用在美国所造成的影响,美国的精英阶层是有强烈共识的。
另一派认为,怎么可能封禁呢?1.6亿的国民级应用,要是真封禁了,不就和灯塔国的自由女神的国本背道而驰了吗?
但谁也没想到,关于TikTok这件事,居然会往如今这个方向发展。
首先美国人没想到,即便是封禁了Tik Tok,年轻人们也不选择Meta、ins此类的应用,而是选择涌向一个一度连英文版本都没有、连名字都又红又专的中国社交应用里。
其次是中国人也没想到,曾经在赛博网线里也远隔重洋的美国人们,居然有一天会自己从对岸游了过来,并且乐此不疲的在中国的社交平台上缴纳猫税。
换在2024年,谁能想到会发生这些?
02
悲观的解药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不确定性程度的提高,也意味着未来我们能够拥有更大的可能性,在最悲观时出现大的转机。
柏林墙的故事,许多人也都耳熟能详。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被推倒。但哪怕是在11月8日早上,东德的绝大多数人可能都无法相信这会成为现实——就像如今我们无法想象Tiktok会封闭又开放一样。
柏林墙的倒塌,不仅是东西德统一的开始,也是整个世界进入一个新时代的标志。它不仅结束了德国的分裂,也预示着冷战格局的终结,标志着一个更加多元和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开始。
在那之后,我们迎来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全球化幻境——地球村开始成为一种席卷全球的主流叙事。哪怕是中国山区里的孩子们,也开始在英语课本上给遥远的美国朋友们,写下了自己的信。
有人说,柏林墙不仅是一堵实体墙的倒塌,更是思想和心灵上隔阂的崩溃。但当今天的我们以一种莫名的方式相聚在赛博世界,无论是哪边的人们忽然都发现,那堵无形的心灵高墙远没有它看起来的那么的不可逾越。
我在给《21世纪经济报道》写的一篇评论中提到:
小红书上的原住民们,以这样一种最有“梗”也最有爱的方式欢迎这些涌入本土社交平台的全球新住民们。这是自万维网诞生以来就没有出现过的奇特景观:在一款甚至还没有上线实时翻译功能的社交软件上,全世界的人们开始藉由分享自己的猫猫狗狗们走到了一起。
不得不说,猫狗确实是赛博时代的社交“硬通货”。因为对于萌宠的热爱几乎是人类的天性,其中无关任何职业和专业领域,只有人类的共通情感。事实上,这本来也应该是以“开放共享”作为技术精神的互联网诞生时的初衷所在。
近几年来,由于全球政治经济的多重不确定性影响,原本开放合作共赢的互联网世界也因此变得沟壑纵横,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因此变得困难重重。商业不可避免的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冲击——Tik Tok在美的遭遇就是最好的例证之一。
但社交平台的本意还是应该在于促进交往和沟通,如何在非此即彼中寻找到一条发展新路径,其实无论对于哪个国家的互联网公司来说,都是一项新挑战。
小红书的这一波“泼天”流量,几乎可以说是在“山穷水复疑无路”之中,突然打开了一个「柳暗花明」的突破口。它以人类最基本的共同爱好作为起点,真正意义上建立起了一个分享讨论的社区氛围,这是猫税的功劳,但也是人类渴望沟通、交流的结果。
尽管当下我们都陷入各种各样的困境之中,但有时候,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反而是悲观最好的解药。
03
全球化4.0
我们知道,在近十年间,世界正变得崎岖不平。
上周五晚上,本来约了一位身在大洋彼岸的朋友直播,想聊聊最近中国很多社交平台公司的变化。结果他被通知所在的国家不支持该功能。于是只能遗憾地错过。
我觉得这件事情多少有些讽刺,毕竟我们准备讨论的,是我们是不是会重返过去那个充满了乌托邦色彩的全球化明天。
对于80年代以前的人们来说,全球化其实曾经并不是乌托邦,而是近在眼前、即将到来的现实。
最近美国知名记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上的一篇文章在大洋两岸都引发了关注。这篇文章大概讲述了中国制造业的领先位置以及美国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当下的中国。
但其实弗里德曼更为知名的著作,是2006年时他出版的那本《世界是平的》。
在这本书中,弗里德曼写到,人类历史上从来未有这样的时刻:人们将和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互相竞争和合作,人们的机会将越来越平等。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电脑、电子邮件、网络、远程会议和各种新软件。
如果说全球化1.0版本的主要动力是国家,全球化2.0的主要动力是公司,那么全球化3.0的独特动力就是个人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竞争,二者赋予了它与众不同的新特征。弗里德曼把这种使个人和小团体在全球范围内亲密无间合作的现象称为平坦的世界。
到了2020年前后,开始有人提全球化4.0。不过,相比主流叙事中的共同体全球化4.0,我更愿意相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4.0,是一个回归常识和人性、冲破阻隔和封闭的4.0时代。
在许多年前,熊培云老师曾经在名为《把一生当做自己的伟大前程》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不要用过去毁坏我们的现在和将来,也不要用归纳来全盘指导我们的生活。归纳不是科学,它只有心理基础,而没有逻辑基础,只能供参考。不要愚钝地相信“历史告诉未来”这样的说法。罗素说过,一只每天被主人照常喂养的鸡,怎么也归纳不出自己终有一天会被主人拧断脖子。
历史就是历史,时过境迁,让历史告诉未来,只是启示而非决断。
从更长的历史周期来看,我还是愿意选择相信,所有的高墙与鸿沟,只是我们走过的一段弯路,人性中对于沟通和交流的渴望,最终会促使我们打破藩篱,重新走到一起。
希望那一天的到来,不会太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