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问题专家的黄日涵教授在1月1日曾发文称:

“互联网上有一批反智的民粹。民粹是社会发展的毒瘤。他们只爱听他们喜欢的话,谁说点和他们认知不同的,就受不了”。

有一位网友则对此评论道:“黄日涵教授称“民粹是发展的毒瘤”,这句话一点毛病都没有”。

“不管是大秦帝国用六国之人才,还是大唐盛世用狄戎之人才,还是‘漂亮国’吸纳天下之英才,都说明一个强大的国家,是建立在兼容并蓄基础之上的”。

“自古至今,未曾见过一个单一、排外、封闭、自大的国家,能成为天下仰视之邦”。

1月20日,黄教授对此也进行了转发,还如此回复说:

“这个作者说得多好。民粹是社会发展的毒瘤,在他的评论里看得很清楚,这类人很多”。

“美国民粹也是社会发展的毒瘤,危害世界,应该被世界唾弃。我们更应该坚信唯有开放包容,才能站在世界之巅。不能让民粹影响世界的发展!”

“有民粹问:为什么有不少人反对黄教授观点,甚至辱骂?网友‘芊看世界’回复很真实:‘因为不具备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乌合之众更喜欢民粹,而根据调查报告,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人不到15%’”。





“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人不到15%”——这一数据不知权威性有多高?但也足以显示,始于上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在过去了百余年之后,显然,我们很多人距离“德先生”与“赛先生”,仍有着不小的距离!

无论是极左思想,还是极右思维,都会导致民粹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的狂欢与癫狂——且这二者的结合,更会促使“乌合之众”思维泛滥,其对于社会的稳定,会产生极大的冲击性与危害性。

特别是当下社会转型期,因阶层分化、收入拉大等造成社会的矛盾与对立,此时,在广大的底层群众中言,就会制造出民粹主义产生的重要温床。

尤其是其中的“平民至上主义”、反精英主义等思维,其要求理想化的绝对平均主义思维,如果再被一些精英分子利用或误导,其对社会的破坏性就会难以预料,甚至是极为剧烈与惨痛。

比如,像二战前夕,由于一战过后,对于德国社会造成极大压力,而希特勒正是利用了这一民粹主义思潮,还有墨索里尼及日本军国主义,都是如出一辙的手法,最终,将全世界推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渊。

对于我们当下的社会而言,正处于经济社会的重要转型期,像收入差距拉大、阶层分化加剧、反腐败形势不容乐观等形势下,我们更要警惕民粹主义对于社会的负面影响。



比如,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下,有一些年轻人身着本是源于中国传统民族服装的日本和服,却已出现过多起尖锐对立事件;甚至有人为了流量与名利,竟跑到东瀛制造“撒尿事件”等。

还有一些自媒体精英分子玩得很溜的“反美是工作,去美是生活”等,如此自相矛盾之下的“流量爱国表演艺术”,都在影响和误导着民粹主义旗下,聚集而起的乌合之众之走向……

而“以人民的名义”,通过集体的方式,形成“人多最勇敢、最安全”的“乌合之众”之势,其所产生的破坏性,将是难以预料和深不可测!

但像现在,我们的国家与日本达成了文化交流十条;官媒的人民日报及环球时报,还联合发出“中美友好合作故事征文”等——这却彰显出国家对于中外友好交流与合作的重视,也反向证明了黄教授所言“我们更应该坚信唯有开放包容,才能站在世界之巅;不能让民粹影响世界的发展”的正确性。

因为,乌合之众在“集体潜意识”的作用下,这些民粹主义者喜欢通过“贴标签”“扣帽子”式的语言方式,对于一切事物最爱采取批判与否定态度,并且表扬出极端排外的思维。



且其言论与行为,更趋向于表现出极强的抗争性、暴力性,但却明显缺乏客观性与理性;大多是从经验和情感出发,用激烈的言辞吸引社会关注,以抽象认识取代客观实践,但却难以做出正确判断,且更难以找到理性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与对策。

更为可怕的是,作为从众心理极强的这一“群氓”行为,很容易被个别精英总结提炼出的民粹主义观点洗脑与蛊惑。

比如,宣扬和利用“绝对平均主义”观念,并以“共同致富”作遮掩和道具,并夹带一些“走回头路、走老路”的私货——如此民粹思维的点燃与推动之下,混乱了公众的思维,产生了社会的撕裂性;如果付诸实施的话,就会产生极大的社会危害。

像传销与电诈等骗术,之所以能在我们这儿横行,受害者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也必然与我们的群体中,基本科学素养低的人较多大有关系。

这说明,我们要想摆脱极端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危害,显然提升民众的基本科学素养非常重要!



比如,流传了很久的初中农民张详前的故事——其自称被最高等级的外星人掳走,还与多名外星女性发生关系,自己的身体中,因此获得了外星高科技与高等级文明密码云云,他甚至提出并发表了什么“统一场论”的“专著”。

对此,像一位名为刘长玉的教授和诗人竟评论称:“张祥前的成果,他是中国的爱因斯坦,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物理学界最大的奇迹。”

我们的教授都能如此,那么,言普通人中,会有更多缺乏基本科学素养者,是不是就感觉更令人信服了呢?

所以,在百年之后,我们的先辈曾呼吁的“德先生”与“赛先生”,对于现在的很多人而言,仍是处于“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和一种“千呼万唤仍未出”的状态中……

就像一部电影中的那句台词所言:“素质、素质、还是素质……”一样,基本的科学素养,仍是我们的民族群体中,一种极为缺乏和亟待提升的东西!【原创评论:瑜说还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