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潜水鱼X,作者:麻仓叶,编辑:何润萱,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距离事情发生才短短六天,但已经全网铺天盖地,发展好几个轮次了。

从最开始纷纷“交猫税”打招呼,到后来感慨“新时代的乒乓外交”“这才是世界本来的样子”,再往后开始不忿“怎么外国人随便发点啥就有流量”,到现在,最新动态是,央媒下场了。

人民日报发文提到,“在经济全球化的滚滚大潮中,在网络世界的互联互通中,那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只会越发紧密,必将携手向前。”这相当于给事情定了个调,至少粗暴分区分服这一类做法暂时不会发生。

在小鱼眼中,任何策划出来的活儿都不够好,真正的狠活儿从来都是从天而降不可预测的。一周前谁也想不到,在全球保守主义盛行的当下,打破障壁竟然如此轻松。

不过,小红书这个平台,虽然的确很适合成为中外网友交流的前沿阵地,但完全没办法让用户彻底沉浸在这种交流中。因为它的“红眼病”太严重了——太多想做号、想涨粉的用户看到外国人的泼天流量如此易得,从而产生排斥情绪。


商业化,这个高悬在小红书头顶的烦人词汇,时常呈现出它薛定谔的一面——人人都批评小红书的商业化做得不行、做得拧巴,但小红书又是用户讨论“做号/创业/副业”氛围最浓烈的平台。

这样的属性,必然为这场中外交流埋下矛盾的种子,也为它可持续性蒙上了一层阴翳。

外来的和尚,也不好念经

成为“难民集中营”,对小红书来说是个意外。但横向比较,中文互联网平台里,确实也没有比小红书更合适的了。

众所周知,小红书的初始定位是留子分享购物与讯息的社区。虽然这些年用户增长迅速,但恰恰是因为还有这样一批种子用户,它才能成为中外交流氛围最合适的地方。最早在TikTok为小红书科普、引流的,就有不少海外华人或留学生用户,这是小红书这几年做海外增长的主要客群。

引到站内之后,由于没有直接翻译的功能,交流起来还是挺考验用户对于机翻内容的辨识能力的,以及机翻不准确所带来的幽默效果,也只有对英语有基本掌握才能理解。

想象一下,在月活破6亿的抖音,有多少人甚至连认识refugee这个单词都有困难。只有在小红书,才会出现“你就写英文吧,我们能看懂,这中国字我是真要捋捋”这样的梗。


可惜,能力强归能力强,小红书用户还是太要强了。在无数用户的眼中,小红书不只是一个用以消遣娱乐的平台,还是普通人实现阶级跃迁的应许之地。

虽然每个平台都有很多想做网红的普通用户,但不得不说,小红书在to C端对于自己商业化的科普非常到位,以致于从比例上看,有商业需求的用户比别的平台占比更高。

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做号”是一个圈子,常常伴随私域知识付费课程而展开,但在小红书,“做号”是每个用户日常就很有可能会刷到的帖子,无数求指教、求安慰的帖子几乎都构成了其原生内容的一部分。比如像#小红书涨粉#这样的话题有59.2亿浏览量,14万+篇笔记,而在抖音,涨粉甚至不会成为一个话题标签。


在C端心智中,小红书对新人相对友好,流量分发更加去中心化,商单门槛也相对低,加上图文生产的专业度门槛也更低,于是几乎成为了普通人在从事正职工作之余的最优选副业赛道。

也正因如此,当用户们看到TikTok Refugee们只发猫猫狗狗或自拍,就能揽获大量互动数据并涨粉速度惊人时,很难不犯“红眼病”。

不过,在小鱼看来,其实大家可以更放宽心,即便刨除掉平台未来会加以限制的因素,从单纯的内容逻辑与商业逻辑上,这些外国人都很难成为你们商业化道路上的直接竞争对手。

首先,这些外国人能被青睐的最核心原因,一定是新鲜感。国内互联网平台各家内容之间重复度已经很高了,乍然见到以前从未见过的面孔,并且是并不相通的语言,同时无论是图文还是视频都极度缺乏包装,非常朴素地就发出来了,自然会让用户第一时间有巨大的新鲜感。

但新鲜感这种事,一旦多起来了,就势必不新鲜了。而且又因为它并非某个固定赛道,没有专业化的包装,新鲜劲过去得会更快。所谓“崇洋媚外”的指责更是大可不必,它只会是暂时性的。

其次是这群外国人里真能接到商单的也必然是凤毛麟角。小红书商单虽然对粉丝数要求不高,但内容调性和用户画像是否契合还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而这群外国人的朴素内容,实在很难有固定调性可言,关注的用户也是五花八门难以定性。更关键的是,品牌方沟通商单的销售人员也未必有较佳的英语水平,让他们与外国人沟通商单发布,积极性很低。

一句话,国内的生意,还得是国内做。以非全球化形态运转了这么长时间的社会规则与商业规则,怎会因外来者的突然来到而突然升级呢?

所以,与其担心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依小鱼看还不如担心国内的和尚装外来的和尚。抖音的副总裁李亮已经发微博表示,有些国内的黑产团队想借机涨粉养号了,这几天抖音已经处置了1万多个仿冒外国用户的账号了。


美梦难续

“这样的中外交流还能持续多久?”这也是最近几天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在小鱼看来,的确很难乐观。

从平台利益来看,小红书此次面对的风险与挑战明显比能获得的收益更大,用各种方式为它降温是平台必然的选项。小红书原生用户因商业利益而对外来用户的排斥、抵抗,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平台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外国用户自身的视角,目前涌入的这一批外国用户,本身也是因为新鲜感而停留。更何况,图文还能翻译,视频压根就翻译不了,会极度影响长期使用体验。


相比海外社交平台的自由度,国内平台有太多话题是不能讨论的,一旦内容发布受阻,对于海外用户的使用积极性打击是很大的。

最本质的问题,是这种“中外对账”的心态,它并非一个足够娱乐性的心态,而是一种学习性心态。或许因为过去信息不对称的缘故,让双方一开始都对彼此保有一定的好奇心。但这个好奇心的程度是十分有限的,在两三个问题之后就已经无法接续话题,毕竟不是每个普通用户都是对田野调查兴趣满满的社会学家,人类刷社交软件,本心上还是来寻求娱乐的,而非学习。观测世界上另一群与自己难有交集的人群存在着与自己相似的生活,一时百感交集,二时就会无趣至极。

这两天打开小红书,已经有不少用户发帖表明,之前关注的外国账号已经渐渐注销了。看起来,新鲜感的持续时间,比很多人想象中都低。


2024年2月,小红书也曾承接过一波外国人流量,彼时火热的原因是“听劝”。因有博主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发布了小红书可以助人变帅变美的消息,一批外国人举着写着“听劝”两字的白纸,希望得到神秘东方力量的帮助。

只可惜,上次的“泼天流量”也终究只是一阵风。据虎嗅,这一轮“外国人听劝”系列爆火后,内部也曾拉数据查看,对DAU的带动并不明显。

小鱼期待会有真正让中外普通人都发自内心感兴趣的社交平台出现,让大家能没有门槛,不必学习,还没有竞争因素地玩在一起。虽然不知道它从天而降还要多久,但一次又一次的单个事件,或许就是为了质变的发生而准备的量变。

天涯总是共此时,哪怕你已注销账号,但你知道过这件事便足矣。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