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老年人口总体基数大、比例高、增长快,且部分罹患慢病、术后需康复等,老龄群体中有大量的医疗陪护服务需求。但医疗陪护服务工作存在诸多痛点,省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委员、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兼高血压病区主任李萍十分关注老龄化背景下医疗陪护服务工作,并带来相关提案《关于老龄化背景下医疗陪护服务难点痛点的建议》。

目前,老龄化背景下医疗陪护服务工作存在“照护需求高,养老资源不足;专业人才缺乏,人员结构老化;养老体系脆弱,医养融合程度低”等问题,针对当前养老所面临的难点痛点,李萍建议,推动老龄化背景下医疗陪护服务优化。

服务创新,强化专业陪护。各类教育可以分层次培养综合性专业医护人才,形成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短期培训为补充、高等教育为依托的培养体系。加强老年医学、康复、护理等专业人才培养,扩大相关专业招生规模,设立医养结合培训基地。同时加大对养老机构医护人员财政补贴力度,提升养老医护岗位吸引力。

健全政府管理机制,完善“医养结合”模式。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多元主体的整合有助于形成一个具有示范效应的服务规划和供给链条,进一步完善“医养结合”供给主体的服务方式,依据服务客体需求设定服务内容以及健全政府管理机制。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横向联系,建立主管机构进行统一管理,打破条块分割,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支持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养老机构、日托机构建立合作机制。

设立护工评级,提高专业水平。建议由卫健部门设立统一的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培训考核机制,所有医疗护理员持证上岗,同时建立淘汰机制,从而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建立专门针对养老服务机构人员的护工评级制度,划分专业等级,提高社会认可度和吸引力。

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探索智慧养老服务进家庭、社区及机构的途径,鼓励“互联网+”养老服务创新,打通居家、社区、医院、养老机构等全链条服务场景,基于不同老年人的多元化养老需求,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打造一站式综合养老服务。建立一个全面、透明且易于操作的信息和匹配平台,让老年人及其家庭与那些愿意提供服务的个人或机构实现有效对接,同时也增加了服务的可靠性和时效性。

来源:本报消息

撰稿:本报全媒体记者曹阳明、贾明

摄影:本报全媒体记者杨啸延

值班编校:龚玉磊、徐贵保

值班主任:齐菲斐

值班编委:余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