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报”

原产地证书推行关企“零见面”审签模式,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申报率达到100%;市级新增89项进驻政务大厅事项,602项政务服务事项开展周末延时服务,“跨省通办”事项增加至280项,全市营商环境市场主体满意度平均达90%以上……2024年,榆林市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持续发力,成果颇丰。


榆林市高新区 资料图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城市发展的亮丽名片。去年以来,榆林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聚焦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增便利,不断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政务服务质效,以“硬措施”优化营商“软环境”。


资料图

提高审批服务水平,助力释放企业活力。榆林围绕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优服务,通过“红蓝章”审批模式持续压缩审批时限,推行电力报装“三零”“三省”服务,用水用气报装“3个环节、1件材料、0跑腿”,建立了以不动产单元代码为主线的项目全生命周期“一码管地”数据体系,着力解决项目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将重点项目、财政评审、城市更新等联审联批会统一集中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召开,进一步强化了“审批大厅”职能;“多测合一”改革将项目审批全过程的17个测绘事项整合为3次综合测绘,在中心城区、榆阳、神木推开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改革,实现水电气网等市政公用服务“一站式”报装。


资料图

在推进“帮办代办”服务提档升级方面,逐步推开“项目管家+三级代办”服务模式,市县两级已签订重点项目签订代办协议82个、开展上门服务158次。在重点项目用地、用林、文物、环评等领域推行“一对一”提前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项目警长、税务管家、工业科技特派员、跨境贸易“一企一策”等精准服务活动,全面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围绕降低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门槛,榆林着力推进“最多查一次”改革,将166个监管事项整合成24个领域的“场景式”跨部门综合监管清单,在全省率先开展“1+N”的多地多机位分散远程评标新模式。

为进一步强化“大厅之外无审批”工作,市级新增89项进驻政务大厅事项,602项政务服务事项开展周末延时服务,“跨省通办”事项增加至280项。推出23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清单,原产地证书推行关企“零见面”审签模式,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申报率达到100%,开启了政务服务从“只进一门”到“只到一窗”的深刻转变。同时以数据壁垒打通推进“一网通办”,市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共汇聚数据2.23亿条、交换数据9012万条,清理“僵尸”系统7个,打通专网14个,与7个国家级、省级平台实现数据对接,70类行政审批数据实现互联互通。全省率先实现12345热线平台与“陕企通”数据互通,实现居民“刷脸办电”、企业“一证办电”,公积金贷款、特殊药品备案“掌上办”等多场景应用。

此外,榆林还不断健全“平台处办、台账管理、电话回访”投诉举报处办机制,并建立与12345便民服务热线高效联动机制,对12345热线营商环境专区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对复杂问题进行跟踪督办。依托营商环境监测平台实现企业群众问题线索受理、转办、督办、反馈、回访的闭环管理,并建立问题台账,解决一个,销号一个。

记者 闫景

编辑 拓智慧 校对 秦学 责编 李治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