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很多人都很怀念过去的教育,认为过去的教育才是素质教育,才是以育人为本。但实际上,过去的教育竞争更残酷,那时的孩子考上大学比现在难多了。

本人70后,当年全班五十多名学生,考上高中的只有四个,考上中专(中师)的只有我一个人。其他班级也差不多。我大哥高中毕业考大学,全班五十多名学生最后只考上三个本科。可以说,那个年代,只有特别优秀的学生才能考上高中和大学,大多数孩子是没有机会上高中和大学的,竞争的激烈程度远比现在残酷。更可怕的是,那时还有留级制度,有些学生在一个年级可能连上三年四年,某些可能连小学都毕不了业。



但就是那样的教育,现在依然有很多人怀念,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以前的教育基本上都是让学生自然生长,不拔苗助长也不疯狂补课,学生整体上是轻松的。

七八十年代,没有辅导班,没有各种乱七八糟的教辅书,学生学习全凭上课听讲和自己的悟性。家长们也不鸡娃,可以说孩子们都是自然生长的,能学会的就学,学不会的就走入社会参加工作。自然生长的孩子整体上是轻松的,孩子们压力也不大,家长也不焦虑,反正大多数孩子都考不上学。

但现在完全不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家都开始走高考这条独木桥了,不管孩子的天赋与资质,都开始拼命鸡娃了。特别是辅导班的遍地开花,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目前的教育可以说完全是在拔苗助长,不考虑学生自身的认知和年龄特点,所以孩子们是越来越累,家长也是越来越焦虑。



第二:以前的孩子就业渠道更广,除了考大学还有很多,比现在的孩子幸福。

目前的孩子最可悲的一点就是除了考大学,好像没有其他任何就业生存的渠道,因为没有大学文凭,意味着不能考公考编,也不能到一些企业和公司做事,因为大多数企业和公司招聘都有最基本的学历要求,学历越高越容易找工作,相反是很难就业的。

但以前就不同了,过去的孩子能考上大学当然是最好的,基本都是金饭碗,毕业包分配,还都是非常好的单位。但如果考不上大学,也有很多就业渠道,比如上个技校,或者到企业工作(那时的工人地位还很高,待遇也不错),个别行业还有接班制度,即父母退休后接替父母的工作到父母的单位上班等等。虽然很多人考不上大学,但并不意味着大家不好找工作,和现在相比,过去的初中毕业生比现在的大学生还好就业。



目前的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所以大家才会失望和焦虑。

现在的教育为什么大家都不满意?就是因为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家长和孩子都看不到希望。

家长培养一个大学生,辛辛苦苦十几年,花费几十万,最后孩子还可能考不上大学,就算考上了,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而学生呢?寒窗苦读十几年,身体素质下降了,眼睛也近视了,最后也换不来一份体面的工作。尤其是众多寒门子弟,上个大学几乎让家庭返贫,最后却一无所有,这样的教育几乎让人看不到什么希望,所以怎么会不焦虑呢?

当然,目前的孩子就业渠道也很窄,除了考大学几乎没有任何出路,没有文凭几乎是死路一条,不拼命读大学还不行!



以前城乡经济差别不大,教育质量差别也不大,农村孩子就算在乡里的高中上学也有可能考上大学。但是现在,就算孩子们辛辛苦苦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很多也考不上大学,更别说就业了。目前农村孩子靠读书改变命运已经不太可能了,尤其是这些年,除了考公考编好像也找不到什么正经工作,就业成了最大的难题,这才是当下教育最让人焦虑的。

大家对此怎么看?也分享一下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