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英雅
我家男孩12岁,现读初一。孩子从小就不喜欢拍照,与大人一起时不爱说话,大人问一句答一句,而且不看着对方。多次提醒,没什么改观,他辩解说已经看过对方了,其实只是瞄了一眼而已,连大人长什么样也不知道。有一次,他说是担心大人嘲笑他,所以不敢看对方。他在学习玩耍时,不喜欢家长在边上看着,平时不爱表现。课堂上也不爱看着老师,老师评价缺乏主动性,课堂上不活跃。参与体育活动、文体活动、竞争性活动的主动性不高,没有小孩子的活泼。与他同学交往融洽,不会出现问题。学习成绩比较优秀,对感兴趣的事能专心投入。
以上是案例。
1.
知书达理肯定是养育的一个方向,因为能够蓄能。
然而,这是个结果。而非手段。
如果以此为手段来要求孩子,孩子成了空心杯了。
当然,这种空心杯的养育方式,和父母自身有关。父母有些空心杯。
2.
空心杯的养育方式,不是蓄能型的养育方式。要求孩子要表现,可爱也好,活泼也好,机灵也好 ,勇敢也好,或者等等。总之,有些台柱子的意思。
如果这样,父母也能够得到自恋性的满足。看,我有个这么拉风的或者出色或者怎样的孩子,成为众所瞩目的聚焦点。父母也感觉被这些目光所抬举所满足。
然而,对孩子其实是蛮壮烈的。成为台柱子的孩子。事实上是一种“为了别人而活”,会“为了别人而活”。需要从外在吸取关注,以满足自己的存在感。而不是沉浸式地和自己在一起,照顾自我的核心。不是深深地和自己在一起。
3.
没有必要要求孩子一定要热衷于表现,关注他人。只要孩子能够专注自己想做的事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能够专注,自己兴趣的人际关系能够融洽,这孩子反而是更加健康成熟的人格,孩子的成就会更加高。
此时孩子已不是需要通过寻求表现来寻求关注,不是需要通过关注他人、考虑满足他人来得到认可。
孩子能够通过自己去满足自己的存在感、认同感,能够通过自己去让自己安适。孩子在自我成就的路上。
这样的孩子,将来更能够爱,更能够有真实的关系。而非发展挣扎的关系。典型的,这样成长起来的成年人,不需要挣扎在你尊不尊重我、你眼里有没有我这样的问题中。而是能够向关系的对方呈现真实的自己,也能去关注和考虑对方真实的诉求和感受。
成年人也可以考虑养育蓄能型的自我。也是在养育真实的关系,蓄能型的关系。
作者|刘英雅
心理学专业硕士,心理咨询师
家庭婚姻情感研究者,家庭教育研究者,相关个人成长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