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城市更新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同时城市更新在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在上海普陀,城市更新的步伐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城市理念展开,“综合区域整体焕新”“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公共空间设施优化”“商业商务活力再造”“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历史风貌魅力重塑”等六大行动同步展开,从回应人民生活之渴盼、降碳重塑生命之绿色、提升乐业发展之活力等维度全面提升城市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


“新”期盼 更幸福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更新,就是要让城市更好成为满足人的需要、增进人的福祉、促进人的发展的空间载体。特别是,要始终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让区域更富有温度、更满足期待。

对此,作为人口大区、居住大区的普陀,始终聚焦居民的“急难愁盼”,汇集房管、规划、建管、属地街镇等部门合力,加快推进旧住房成套改造工作。2024年,普陀区实施启动了2.7万平方米旧住房成套改造工作,近千户居民实现了高品质宜居生活。


2024年3月,曹杨八村77—85号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正式完工,60户居民于6月正式回搬入住,每家每户都拥有了独用的卫生间和厨房,居住附属设施全面升级,高品质生活画卷正在这里铺展。“小区环境提升了,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了,生活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住在曹杨八村近30年的张阿姨难掩激动之情。

在这样的老旧住房改造工作中,普陀区始终坚持“全流程”服务,打造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全新体验。在改造前,精准了解百姓对更新改造的期盼需求,深入居民家中解决宜居瓶颈难点,答疑解惑、排忧解难助力顺利签约;建设期间,组织居民代表进行施工参观和预验房工作,项目临时支部不断了解外搬过渡群众的生活情况,让更新改造的温暖从未“掉线”;在外搬、回搬阶段,通过精心组织与跨前服务,有力保障居民圆梦“安居”。


与“安居梦”相类似的,还有“悬空老人”日益强烈的出行期盼。普陀区在“加梯”工作方面也做了很多探索。“我们不断完善机制体制,强化政策宣传,优化智慧运用。围绕全区工人新村多、老旧商品房多等特点,抓主要矛盾,形成了一些典型做法。”普陀区房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比如,长风二村风荷苑居民自筹加梯结合修缮项目,全小区共有76台电梯规模化加装并投入使用,桃浦镇樱花苑小区为全市第一个试点片区加梯维保结合金融保险模式等。

更幸福的还有各类就业群体,部分存量房屋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打造成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普陀充分挖掘资源,以鼓励市场主体盘活闲置资源为主,从既有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中遴选床位为辅的形式进行房源筹措,摸排交通便利、配套资源丰富、周边租赁需求旺盛的点位,择优选择一批愿意承担社会责任、以保本微利模式运营的市场主体参与筹措供应。乐居193、自如友寓(兰溪路店)等一批暖心项目已投入使用。

如果说老旧住房成套改造、综合修缮、加梯工程、保障性住房是对百姓呼声的殷切回应,那么,红旗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则更兼顾了温度与发展。十年磨一剑,从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城中村”到产城融合的新地标,是普陀不断更新、持续发展的生动缩影。

一方面,坚持人民城市理念,在改造的规划伊始,就拿出47亩土地作为动迁安置房,建设7.8万平方米安置房“申兴华庭”,让红旗村的居民得以享受原拆原建待遇,在更新中尽显温暖底色。另一方面,红旗村坚持把产业升级作为区域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大力建设高端载体、引进创新企业。以海纳小镇、数字广告园区为代表的高能级产业平台,持续喜迎高端人才和资源要素;以真如环宇城MAX、山姆会员店等为代表的城市商业综合体正逐渐成为“上海购物”消费新高地,逐渐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新”图景 更生态

在普陀,城市更新还在实现与绿色发展的有机结合。

苏州河在普陀区的岸线共21公里,正好相当于半程马拉松的长度,所以被誉为“半马苏河”。自2018年起,普陀区启动21公里苏州河贯通项目,2021年19处断点全部实现贯通,目前已形成包括半马苏河公园、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天安千树、中远两湾城、创享塔等多处代表性的活力空间示范区,建成驿站共计28座。“亲水近水”的品质水岸、“想来愿来”的滨水空间,“半马苏河”可以说是如今普陀的“门面”。


围绕提升苏州河岸线景观品质、打造绿色活力开放空间,普陀区在苏州河北岸长风段以及长征段开展了大规模的公园绿地更新工作。由民族工业区变身而来的半马苏河公园就地处普陀区苏州河北岸第一界面,东起大渡河路光复西路,西至贸易学校,总面积约50公顷,公园全域由长风1号、2号、3号公园,云岭公园,苏州河岸线公园(一期在建),苏州河岸线公园(二期)以及老真北路雨水花园7座功能丰富的公园组成。

据悉,半马苏河公园还将继续向西扩展,岸线公园(一期)正在建设中,项目位于真光路至老真北路段,占地面积9.2公顷,目前正推进整体绿地建设。公园以体育休闲、露营休憩、活动乐园为主题,将布置城市营地、萌宠乐园、滨河台地、疏林草地等特色活动空间。“我们将积极落实上海公园城市和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规划,持续推进苏州河岸线绿带、环城生态公园建设等任务,擦亮‘半马苏河’民生名片,于更新之中营造一个绿色宜居的普陀。”普陀区绿化市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老公园的改造也是生态更新的重要途径。作为几代上海人儿时记忆的长风公园就在2024年10月正式启动了改造工程。据了解,长风公园将以“保留与延续城市记忆、公园与城市融为一体、绿化与建筑焕发新貌、功能与设施再生活力”为总体设计目标,结合现状黑松山,重塑“新时代勇敢者道路”(为青少年提供多维的体能拓展场所),与铁臂山、银锄湖的景观提升举措相结合,延续长风公园“老三篇”的空间特色。

在公园城市理念的指导下,长风公园将全面打开城市界面,取消围墙,融合公园与城市的边界。在延续老公园绿色生态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全龄服务,优化适老适幼服务提升功能,结合智慧园林体系,向智能化、全龄化、城市化转变。“长风公园是我们周末的常去之地,希望改造后的公园能更加美丽,设施更加完善。期待两年后再相见!”家住附近的市民这样说道。据悉,普陀区共有5座老公园纳入上海市“十四五”重点绿化建设项目,分别为武宁公园、长寿公园、长风公园、甘泉公园和祥和公园。武宁、长寿2座公园将于2025年重新回归,长风公园正抓紧建设中,甘泉、祥和2座公园即将开工。

除了大公园的新建改造,“小、多、匀”的口袋公园也是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普陀区还在充分挖掘利用城区“边角料”变身城市“上好料”,关注城市界面的每一处“金角银边”,利用好城市道路的转角、街旁,通过植物造景、景观小品,提亮城市道路转角,提升城区空间品质,厚植生态底色。


位于曹杨新村街道武宁路兰溪路西南角的“榆宁园”口袋公园于2024年11月底全新亮相,成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重要组成部分。原绿地内存在上层乔灌木郁闭度较大、影响周边居住区的采光,园路、座椅设施陈旧等问题。区绿容局相关负责人与曹杨新村街道相关人员、项目施工方、曹杨新村街道社区居民代表等共同参与、集思广益、几经协商,将以前无人问津的街角闲置绿地改造提升为契合周边居民期待的“邻里绿谷”。丰富多彩的绿植、曲径通幽的园路、温馨便利的灯光、标牌及无障碍设施,让周边小区的居民赞不绝口。

“十四五”期间,普陀区共新建绿地约75万平方米,通过“见缝插绿”“拆违补绿”“拆墙改绿”等方式,建设各具特色的口袋公园21座。在口袋公园建设中,突出“开放共享”理念,注重全龄友好,统筹考虑配备“城市家具”、种植四季花卉、打造景观灯光、建设公共厕所等,让“小口袋”彰显“大民生”,提供更多绿色开放空间,让老百姓“走得进、留得下、记得住”。

“新”地标 更活力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重点工作任务要求,为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城市更新的重点工作指引了新的方向:绿色低碳的新技术要创新跟进,新业态、新产业的多维活力因子要激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在普陀区,则注重通过开展“商业商务活力再造行动”,激活城市生活的多维幸福感。“我们对普陀区商务楼宇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评估,对重点楼宇进行分级分类评价,分类施策,形成楼宇更新项目清单和实施计划,通过业态升级、功能调整、立面改造、公共配套设施完善等多种方式开展更新升级。”区规资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真如地区2024年迎来了红旗村转型发展的十周年,这里以城市更新为纽带,激活了有温度的产城融合新地标。城市更新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建设工程。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就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城市化与产业化要有对应的匹配度,不能一快一慢,脱节分离。这一点,在红旗村城市更新中,探索“人、城、产”融合发展之路上随处可见。

从产业支撑上看,地块转型后新建的真如境项目,总体量近30万平方米的商办楼宇,不仅有吸引眼球的超高“双子塔”——中海中心,还有4幢规格不等的商务楼宇群。错落有致,重塑上海西北城区的天际线之余,也以独特的楼宇经济发力模式牵引普陀楼宇经济持续“攀高”。数据显示,仅仅这一处,单日就可承载约3万人次办公。

记者了解到,真如境商办楼宇自全面竣工以来,5座办公楼的平均招商率已超过50%。走进项目的招商团队,记者发现,这些企业的进驻,都奔着一个“生态”而来。


“上海市数字广告园区就在这里,我看好这里的生态。”元隆雅图上海公司总经理林庆霖告诉记者,企业选址过程中,看了不少办公楼宇,品质都不错,但让企业最终选中真如境的一大原因,就是看中了数字广告园区所在地的产业生态。

据介绍,上海市数字广告园区在真如境内中海中心C座正式开园。园区聚焦打造产业要素集聚地、龙头企业入驻地、知名奖项举办地、专业人才涵养地,为发展数字广告产业集聚生态。开园至今,已吸引了利欧数字、剧星传媒、快手磁力引擎、明思力、谦玛网络、蔚蓝云创等一批头部企业进驻。

产业集聚为楼宇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凝聚力抓手。数字广告领域龙头企业宣亚国际的安家落户就源于产业集聚的吸引力。“我们的主营业务是广告公关,这里成立的数字广告园区,对我们来说极具吸引力。”宣亚国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作为第一家进驻中海中心的企业,他们对发展信心十足,在中海中心的新办公楼面积也相比之前扩张了30%。

有了产业,还要让产业人才留下来,享受城市的生活。为此,这里的商场、公园等配套城市设施自区域更新以来就在不断建设、完善。张梓钰是宣亚国际的一名工作人员,他对这片区域的产城融合建设感触很深。“我之前就住在这片,第一次过来这边时商场、配套服务很多都没有。但这半年,我感觉变化天翻地覆,山姆、环宇城纷纷都起来了。”张梓钰告诉记者,如今他成功入住了中海中心商务集群的配套公寓,实现了居住、工作、休闲“一公里生活圈”的幸福生活。

除了“旧地块”的改造盘活,“就地转型”的更新模式也在普陀区探索创新。在2024年上海市重大工程计划项目中,普陀唯一一个上榜的项目普洛斯桃浦智慧冷链产业园就是成功“就地转型”的典型案例。

该项目是桃浦地区传统物流园区“就地转型”的首个项目,以打造地标性智慧、科技、绿色、零碳园区为目标,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出发,将发挥普洛斯在金融、商贸、科技各维度的生态资源和能力优势,顺应“金融+物流”“商贸+物流”和“科技+物流”的三大产业融合趋势,引入冷链投资中心、供应链服务中心、电商中心和生态服务中心四大业态,强化食品冷链、生命健康、时尚三大产业效能,以供应链资源为基础,叠加金融、商贸和科技能力,推动传统物流园区转型升级。据测算,经过原址重建,项目新建约17.9万平方米物流及冷链基础设施,净新增建筑面积约9.8万平方米;项目容积率由0.45提升到1.0,固定资产投资额由3.24亿元提升到10亿元,大大提升土地“亩产”。

不仅如此,项目将通过增大对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提升绿色低碳表现,助力实现绿色标杆园区。比如:在绿色建筑理念上,通过一系列建筑净零碳建筑技术措施,有效降低建筑单体本身的碳排放;在绿色能源应用上,项目采用屋面分布式光伏、光伏幕墙、储能中心等技术,为园区提供大量可再生能源;在园区配套上,通过海绵城市、海绵屋顶、大面积绿地等手段,进行场地碳汇应用。

记者:丁婉星、钱佳莹

编辑:吴兴婷

普陀区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开幕

普陀 你好 | 共绘经济社会发展新画卷

【提示】1月20日起,铁路上海站四大火车站全部进入通宵运营模式→

普陀区召开城市运行安全工作会议

普陀区委季度工作会议召开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