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应美方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代表、国家副主席韩正赴美出席于1月20日举行的特朗普总统就职典礼。 对此,观察者网连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问题专家金灿荣,请他为大家解读此次行程对中美关系的重大意义,并展望中美关系发展趋势。
【对话、整理/ 观察者网 唐晓甫】
此次特朗普执政带来了很多意外,其中之一就是150年来首次邀请外国元首参与就职典礼。中方经过综合考虑,派出了国家副主席韩正前往参加特朗普的就职典礼。
这说明,中方非常重视中美关系。近年来,中美关系波折不断,主要原因还是美方心态的问题,他们不愿接受中国崛起,总是试图制造麻烦。中方对美的态度一直稳定,我们希望实现中美相互尊重、互利共赢、携手前进,进而带来中美关系的稳定。
此次我方派出韩正副主席前往美国,释放出的核心信号是,中美关系在中国外交中至关重要,中国对此非常重视。前些年,很多人引用习近平主席的一段话:“中美关系有一千条理由好起来,没有一条理由坏下去”。当地时间1月20日,特朗普开启了他的第47任总统任期。中国也希望借此机会对中美关系做个测试,打开良好的开端,确保未来四年中美关系的稳定。
1月17日晚,习近平主席也应邀与特朗普进行了通话,这个通话可以说为未来中美关系定下了基调。
2017年特朗普第一次就职典礼 新华网
可以这么说,无论美国方面出于何种动机邀请我国领导人参与其就职典礼,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肯定的事情。中方也借此机会表达了我们的态度,特朗普的就职典礼成为了中美关系未来四年的良好起点,我们也希望中美关系能够行稳致远。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仍需清楚,中美关系存在结构性矛盾,这些结构性矛盾依旧制约着双边关系的发展。中国确实崛起了,但中国的崛起与历史上荷兰、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崛起有所不同,过大的规模效应对全球力量平衡造成了重大影响。
我们搞国际关系的人喜欢用“均势”(balance of power)这个词,中国的崛起无疑对既有的均势格局产生了影响,而美国至今还未做好准备接受这一历史趋势。如果美国持续不愿接受这种均势变化格局,他们将继续试图阻止中国的崛起,而且有一部分人会认为,只要美国施加足够压力,就能阻止中国崛起。
但这两种认识都是错误的。中国的崛起不像西方、日本那样是通过掠夺他国实现扩张,依赖的是自己的勤奋努力,依靠人民的工作和努力将“饼”做大。如果美国的态度正确,就应该把中国崛起视为一个机会。
目前,美国虽然仍有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弱点,最明显的是产业空心化。美国有很多非常好的技术,吸引了大量人才和全球最大的风险投资团体,但这些人才和资本创造出来的新技术只能呆在硅谷的实验室里,缺乏应用场景,无法投入再生产或市场中,这就等于新技术变成了废纸。只能用实验室的产品炒作股票,对实际生产的作用有限,甚至对改善人民生活和福利帮助也不大。
那么,适合这些全新技术的应用场景在哪里?就在中国。这些技术只有在中国的城市,比如珠三角的深圳、东莞、佛山、中山,长三角的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南通,包括温州、台州,以及内地的成都、武汉、郑州、重庆等地,才能找到应用场景。如果美国把中国崛起视为机遇,敞开胸怀实现中美合作,我们就能将这个“大饼”做得更大。
现在的问题是,美国尚未准备好接受中国崛起,处处将中国的发展视为挑战,而非机会,这就带来了矛盾。
我们该怎么办呢?我在许多地方提到过,中国真正的挑战在国内,特别是在经济和需求方面。只要中国搞好自己的经济,保持稳定和健康发展,特别是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就能够打破美国的幻觉,让美国认识到压制中国是不可能的。面对当前的局面,中国一方面要积极沟通,比如派韩正副主席前往美国沟通,另一方面要集中精力发展,给自己和世界带来福利。
目前,中美关系正处于一个关键节点,我认为中国的发展是无法被遏制的,但我们也要承认,近两三年来,中国经济面临一定困难。2021年时,中国的GDP以美元计价曾达到了美国的77%,而到2024年,这一比例降至61%。以至于包括拜登在内的很多人都表现出自信,拜登甚至在告别演讲中提到,中国永远超越不了美国。
他的这种盲目自信是错误的。一方面,他认为中国威胁很大,另一方面,他盲目自信地认为可以遏制中国,这两种认知结合在一起,必然会给中美关系带来很大麻烦。
中美关系的缓和,正是建立在美国进一步了解中国、认识到中国发展不可阻挡的基础上。美国应意识到,压制中国的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反而应将中国发展当作一个可抓住的机会。而韩正副主席此次赴美沟通,也将为美国打破这种错误认知创造机会和条件。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