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家事,更是国事。”

1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促进就业有关政策措施,强调要加大对重点群体的就业扶持。高校毕业生是就业重点群体之一,四川省2025届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70万人。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正在进行的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聚焦此话题,努力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提建议献良策。

现状——

2025届预计全省高校毕业生达70万人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四川省2024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3.75万人,预计2025届将达到70万人,比上一届增长约6.25万人。

“今年本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三个挑战。”省人大代表、西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张春祥以该校2025届毕业生的情况为例分析:首先,毕业生数量激增,就业竞争压力增大。从全国看,202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总规模预计将攀升至1222万人左右,同比增加43万人,创历史新高。就业市场整体竞争愈发激烈,毕业生面临的外部就业压力增大。

“行业转型升级,个别专业适配度减弱,也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挑战。”张春祥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部分岗位被机器取代,部分传统行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对毕业生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水平要求更高。以西南医科大学为例,医学检验、影像技术、英语等专业受影响较明显。

“学历供需失衡,医学本科就业陷入困境。”张春祥通过访企拓岗和各类招聘会发现,当前大多数医药机构的招聘条件要求为研究生学历或规培生。而且,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硕士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优势减弱,应届本科生则面临与研究生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竞争。

“要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首先要破解目前存在的问题。”省政协委员、乐山市政协副主席周丹妮认为,当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支持体系尚不完善,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校部分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陈旧,实用性不足,导致有些专业“毕业即失业”。同时,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高校中普遍存在,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则更需要创新型、实践型、通专结合型人才。

建议——

建设招生与就业数据库,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高校毕业生就业数量连年攀升,面对一系列复杂的就业挑战,如何促进这一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

“需要多措并举,政府、高校、企业等各界共同努力。”周丹妮、童群、胡丹三名省政协委员联名向大会建议,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体系;拓宽就业渠道,拓展就业岗位资源;推进高校教育改革以适配市场需求。

“要强化政府就业服务职能,立足人才培养和高质量就业要求,动态优化就业支持政策,统筹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全员促就业工作合力。”周丹妮表示,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体系,还需要政府、高校、企业三方打破“数据孤岛”,建设招生与就业数据库,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发挥大数据在就业需求、精准对接、精细分类、精确反馈等方面的作用。

“要主动访企,拓展岗位资源。”周丹妮等省政协委员认为,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大学生规模化就业提供了新空间,人社部门、教育部门、高校应上门主动与企业对接、与市场对接,丰富专场招聘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挖掘更多的就业岗位,推动毕业生和企业“双向奔赴”。此外,还应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促进供需双向对接、提前适配,围绕企业人才需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制定招生计划,强化跟踪市场反馈,及时优化调整专业内容,实现“市场接轨、专业对口”,适应新技术革命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对此,张春祥表示赞同。他介绍,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西南医科大学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毕业生就业去向情况,定期做好就业市场调研,紧跟产业升级步伐,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为解决医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题,学校于2024年4月创新推出“管培医生”项目并成功试点。学校通过访企拓岗等方式了解用人单位需求,为毕业生提供更多优质岗位资源。同时,学校积极与企业开展联合培养、实习实训等合作,培养更符合市场和企业需求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截至目前,该校2025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较去年同期有明显提升。

▌本文来源:川观新闻(记者 刘春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