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我们迎来大寒节气。大寒过后,年味儿渐浓。随着乙巳蛇年新春将至,蛇元素让人目不暇接。
中国人对蛇的崇拜源远流长,伏羲、女娲的形象便是人面蛇身;商周时代,蛇更是被看作神灵和巫师通灵天地的助手。而在以三星堆文化为代表的古蜀文明中,蛇同样是重要的文化符号,三星堆出土的铜蛇,仿佛是穿越时空的信使,引领我们走进那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探寻古蜀人对自然、对神灵的敬畏和尊崇。
“蛇家族”上新
这条青铜蛇1986年出土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蛇身饰菱形云纹,两侧腹部各有一排鳞甲,蛇尾上翘并向前内卷,造型颇具写实风格。
原图提供:视觉中国
近年来,三星堆的青铜蛇家族又有壮大。2019年,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的田野考古工作重启,相继发现6座新的“祭祀坑”。其中在三号坑里,考古人员又发现了一只青铜蛇残件。
这只青铜蛇只有头部,从正面看,纹饰细部被土与附着物填充掩盖,口鼻部、颈部有残缺。被掩埋在土地里3000多年,蛇头早已锈迹斑斑,看不出来原来的样子了。挖掘出土后,当务之急是安排一次“清洁大作战”,把掩盖在它身上的附着物仔细去掉。
给文物“洗澡”
文物出土后的清理工作是考古发掘工作的尾声,同时也是后续保护修复工作的开始,对于出土文物的保护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首先工作人员会对文物进行基础信息采集,包括文物的长、宽、厚等外形尺寸和重量等,相当于给文物办了一张“身份证”。在正式清理之前,工作人员还需要对文物进行一次从内到外的全身检查,观察文物的整体状况并及时记录。因为在文物表面可能会有很多重要的信息保留,如果在清理前没有及时发现,一旦动手可要后悔莫及了。例如有些青铜器表面纹饰的缝隙可能填有彩绘,还有些表面可能会粘有丝织品。遇到肉眼难以看清楚的情况,还需要借助显微镜或者X射线对文物内部进行透视,以尽量避免清理过程中对文物造成破坏。
下一步,就正式进入清理工作环节了。清理这件蛇头青铜器首先要做一个“小手术”,要把附着在器物表面、并不属于它的东西剥离开。接下来使用竹签或者软毛刷这种天然工具进行清理,使其形状和纹饰显现出来。这一过程并不需要多高端的仪器设备,更多是依靠工作人员的细心和耐心。
清理工作是大部分文物出土后要经历的第一次重要干预处理过程,是我们记录下属于这件文物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机会,是拂去时间尘埃,让埋藏在地下的文物们,重返人间发出的“第一声”。
设计:杨凯
记者:李梦一
资料提供: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故宫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
学术支持: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