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与爱马仕、路易威登合作过的艺术家文那,凭借笔下有趣的“野生神仙”,颠覆了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刻板印象。在她所创造的神仙宇宙,诸神穿梭于城市生活,住“公寓”,要“上班”,懂生活。
新年将至,正值天上神仙过年,《家居廊ELLE DECORATION》与文那聊了聊她15年来的“造神”的故事,也邀请她从“仙气飘飘”的宇宙海浪中撷取灵感,为DECO带来一期充满吉祥寓意的开年刊特别封面。
新年伊始,《家居廊ELLE DECORATION》邀请擅长“造神”的艺术家文那创作了一期特别封面。在创作新年封面时,她想象了一个充满魔幻色彩的宇宙图景:巨大的星球之间不是虚无的真空,而是涌动着比恒星还要庞大澎湃的洪水;连接星座的横杠不再是虚线,而成了实体的桥梁,漂浮在这浩瀚的宇宙洪水之中。她标志性的小神仙和神兽,则在这奇幻的宇宙中自在嬉戏。这是一个正在“进化”的宇宙系统,源自她在巴黎绿野博物馆(Musée en Herbe)的个展“Oh my Gods !神乎其神”。
“Oh my Gods !神乎其神”展览中的“藏海厝”系列艺术装置,讲述了一个闽南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移民和海洋的故事。
“在我的很多神仙形象里,水是一个固体,它是可以触碰、可举起、可拿捏的,可以有变化莫测但又非常有力量的实体性东西。”文那说。这个看似违背物理定律的设定,却在她的画作中显得如此自然。
在缝星的故事中,“长子”用对人间的爱意缝补了天空,也让中式美学在夜里闪烁。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神仙是遥不可及的存在,只在节庆与供奉时出现。但在文那的世界里,神仙早已走下神坛,成为穿梭在城市间、有着各自生活故事的普通人。
文那在巴黎个展中现场创作的照海。
照海手稿,文本与人物设计均来自文那。
早些年,她的《文那经》收录了不少颠覆传统神话庄严感的故事,每件器物、每处风景皆可自由成仙。比如在景德镇三宝村,她创造了“织海”——她把浪花捻成丝线,织出一小段织物,铺陈出一望无际绸缎般光滑的大海;还有“披石”,它用坚硬的石头给陶瓷披上彩色的外衣;在荷兰,她塑造了“拔海”,因为荷兰的海平面高于国土海拔,这位神仙力气大到把海拔了起来……从北京到景德镇,从内蒙古到泉州,再到法国、毛里求斯、荷兰、意大利,她用壁画记录下不同地方的文化基因。
文那在展览现场进行创作。
“我以前没有系统性的东方造型训练,但恰恰是这种没有根基的陌生性技法,与我作为中国人那种系统性思维的惯性结合,产生了非常奇妙的创作方式。”文那说,“我会把从小积累的视觉碎片混搭起来,让它们浮悬在传统技法之上。这让我能够用最自然的方式去创作。”
此次新年封面中出现的星座系统,则是她最新的创作元素。不久前,文那海外的首个个展在巴黎绿野博物馆(Musée en Herbe)开展。展览由策展人曹彬、博物馆馆长Sylvie Girardet合作策划,在距离卢浮宫仅数百米的展览空间里,通过装置艺术、壁画和雕塑重述了文那的神仙故事,带来了从山海到星河的疯狂且诗意的想象。
位于晋江的“藏海厝”,是文那为神仙们打造的“家”。
得益于她在福建晋江几年创作的“藏海厝”,文那的神仙体系已经更加成熟,融入了海洋、生产、贸易、信仰和移民等诸多元素。“这是从一片海和一个港口开始的故事,整个民族和文明就这样从沿海伸展出去,铺陈出去”。
海浪与小神仙们的诞生过程。
在她的想象中,万艘巨轮在海上的航迹编织出丝绸上的花纹,而海边的人则为闽南叙事添上自己的注脚:“我希望大家都能接受自己的‘藏海厝’,去看见心中的那片大海,抬头便能仰望星空。”——文那将她标志性又具有美好寓意的艺术元素集结在为DECO创作的封面中,希望读者以此为入口,乘风破浪,展开灵感的翅膀,勇敢探索自我的小宇宙。
“我从不刻意去模仿传统,也不想迎合所谓的‘当代艺术’标准。”从小生长在艺术家庭,文那的父母是85艺术新潮的亲历者,她也因此耳濡目染。一方面,文那任由自己的艺术生涯“自由生长”,另一方面,她的创作却并未承袭“当代性”。在早期创作时,文那甚至会“刻意不去看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不去看中国传统的东西”,这种自我放逐般的创作态度,让她的作品始终保持着某种野性与天真。回归传统却又野生自由的状态,文那称之为“负负得正”。“从小我一直认为自己会成为一个当代艺术家。”她回忆道,“但现在我发现,‘当代’并不是简单地去刻意追随某种理论体系,我爸爸说得很对:‘艺术不是思考出来的,而是出自心底的表达’。”
如今的文那,正站在一个新的创作节点上。“自由自在创作的状态,在前面的十年二十年我已经大概尽情地体会过了。以前的我一直是‘不世故’,但是我想‘知世故’了。”她发现,有时候越具体的主题反而能激发更大的创造力,就像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反而能找到更多突破的可能。2025年上半年,文那在国内的首个个展即将亮相,这也将成为她梳理与反思自己创作脉络的最佳契机。
作品“喵喵妙”的故事从一只黄色虎斑小猫开始。
家庭的环境给了她闯荡的底气,“父母那一代艺术家对我影响很深,每次视频或者回家,我会给他们看最近的创作,也会听听他们的意见。他们让我别太拼,我也觉得。”她说,“我一直相信,在任何时候我都要有想停就能停下来的底气和勇气,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不久前,“藏海厝”里来了一只乖巧粘人的小猫,文那收养了它,取名藏藏。如今,这只“神仙”小猫与文那形影不离。
而这,又与她笔下神仙们自在穿梭于星球与洪水之间的画面形成一种呼应:在她的构想中,每一个神仙都将拥有属于自己的星座,都是浩瀚宇宙中的一个光点。把神仙安置在喜鹊背上,既成全了它们的野性与自由,又让它们在更宏大的宇宙系统中找到了归属。这不就是她说的那样——“赤子何处不为家,人生他乡为故乡”。
“累累花兽,乘海而归” ,神仙“花兽”是藏海厝里的最后一位神仙,踏着海浪,带着曾经远行的游人回到他们心心念念却“不敢望归”的故乡。
从在景德镇三宝村的夯土墙上画下第一个神仙开始,越来越多的神仙在文那笔下诞生,壁画、雕塑、空间装置……逐渐编织起了一个无边的中式神仙宇宙。“从壁画到雕塑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自然而然的创作过程。从13年在景德镇开始,我就觉得该用泥做点什么了。我发现自己可以直接把平面变成立体,这种能力似乎与生俱来。对我而言,作品的核心永远是形象和故事,无论是壁画还是雕塑,媒介只是表达的方式。”她说。
在巴黎个展中,文那尝试让她编织的神仙宇宙,呈现得更具体验感。
文那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平面画家,也不是雕塑家,而是一个讲故事和创造视觉系统的艺术家。“所以这些媒介的转变对我来说很自然。比如在法国展览的经历让我意识到,一个完整的展览应该包括玻璃屏风、雕塑、气球、展柜等多种元素。我不想只是白墙挂画,而是希望能够更丰富地与空间和人进行沟通交流。”
在巴黎个展上,文那为作品“束海祠”创造了一个循环空间。外侧为海浪包裹的水立方,内侧则是绘有奇异精怪的壁画。在内部壁画上悬挂着各样形象的木雕面具,他们浮现在海浪之上。
经由个展的历练,文那浩瀚的神仙寰宇,正在变得更为打开,不仅“进化”出了新的创作脉络,也通过更多元的叙事方式,邀请所有人一起游戏。而法国个展的成功举办也标志着甲辰年最后一项重要工作告一段落。接下去,准备过年了。
从出生地北京,到帮助文那确立创作母题的景德镇,再到为诸神建了一栋“大厦”的福建晋江,“我一直觉得异乡也能像家一样包容和接纳我,毕竟赤子何处不为家,人生他乡为故乡,家是一个可以不断变化、充满想象力的空间,是能让你感到安全和自由的地方。在家里,我反而也希望永远保持一种‘他乡’的陌生感,能不断发现新的可能性。”她说。
为蛇年创作的限量版画“繁花似锦”。
当然,过年还是要回故乡的。和往年一样,今年文那也会回北京过年,“特别向往能回到我在北京宋庄的工作室,在那里有舒适的大沙发椅和通天书柜,可以安静地看书,偶尔玩玩Switch。”
正如文那所说:“那些来自夜空的想象,那些微弱又坚定的星星点点,连接起古今不同文明,点亮着无尽未知的故事。”
虽然可能一年都不会在北京呆几天,但仅仅想象在那个宽敞的个人空间里的生活,就已经让文那幸福得像要“酥掉了”。也许,对她而言,家不是一个地理坐标,而是一种精神状态。在新的一年,也愿我们都能像文那笔下的神仙一样,自由、轻盈地穿梭于人间宇宙。
今年过年你会回家吗?打算做些什么?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策划 丨 本刊编辑部
撰文 丨 陈元
编辑 丨 徐露梅
设计 丨 小萝
图片提供 丨 文那工作室
本文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权所有,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投稿,请联系留言获取。
和中国最懂生活的设计师一起,庆祝设计的价值
设计廊 | 空间的疗愈之道,不止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