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又迈出重要一步。近日,延庆区和房山区作为试点,分别推出八里店生态清洁小流域和红螺谷生态清洁小流域的特许经营权交易。两单生态清洁小流域特许经营权交易实现签约成功,交易总金额达2169万元,实现点“水”成金。这一举措标志着北京市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道路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截至目前,本市已建成466条生态清洁小流域,正积极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交易金额七成用于流域治理
据了解,所谓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指以集水区为单元,通过科学合理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流域水系整治、面源污染防治、人居环境整治等措施,实现该区域内生态生产生活协同发展、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系统达到良性循环、防灾减灾能力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位于延庆区沈家营镇的八里店生态清洁小流域附近,大片的生态林在冬日里疏朗有致,生态林旁边的河水流淌向前。40岁的刘志伟是生态林的常客,他说,近年来,河边的环境越来越好,水清了,树也多了,“林子里还新修了林间小路、木头玩具,这都是小时候没有的”。
八里店小流域的改变始于2021年,沈家营镇加大流域治理力度,河道清淤、河道治理、经济林建设、村庄绿化美化等一系列举措让河道变了样,如今已经成为市民和周边村民休闲、遛弯的新去处。
作为北京市首批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试点之一,此次交易的产品为八里店生态清洁小流域沈家营镇特定区域未来6年的特许经营权和使用权,交易额为1044万元,将惠及3800余名当地村民。“此次交易金额中的70%将用于后续流域生态治理,30%反哺当地村民。”沈家营镇镇长刘万军表示,接下来,沈家营镇还将以此次交易为契机,融合“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模式,打造集生态农业观光、林下经济、垂钓冬捕、农产品采摘、民宿餐饮等元素为一体的农业观光综合体,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这一创新探索真正让保护生态环境的人不吃亏、能受益,也激励大家更好地保护生态。”延庆区水务局局长王伟叶表示。未来,延庆区将逐步推动全区其他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转化交易。
首批签约的另一处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房山区红螺谷生态清洁小流域,交易产品为红螺谷生态清洁小流域黄山店村特定区域3年的特许经营权,交易价格为1125万元,将惠及当地村民450户1300人。据房山区水务局二级调研员孙佳磊介绍,红螺谷小流域总面积约23平方公里,涉及黄山店村、拴马庄村、娄子水村三个行政村。自2008年以来,房山区积极推进小流域治理,在红螺谷小流域陆续实施梯田整修、农业田间生产道路、河道整治、节水灌溉、村庄美化等工程,村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显著提升。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成466条
实际上,北京还有很多小流域已然焕新。市水务局水保生态处处长刘大根介绍,本市划分了1085条小流域,其中山区576条,平原区509条。2003年,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出“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工作思路,逐步建立完善了技术标准和工作体系,并取得明显成效。此后,水利部在全国大力推广北京做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先后5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水土保持法、黄河保护法也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作出明确规定。
多年来,北京始终坚持将“生态清洁小流域”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积极探索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截至目前,北京共建成466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实现了清水下山、净水入河入库,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从2011年3202.86平方公里下降到2024年1671.12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89.82%,显著改善了区域内水生态和人居环境,水土保持生态功能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达到良性循环,为推进价值转化奠定坚实基础。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在全国陆续成功交易,是北京多年来持续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结出的重要硕果,为践行“两山理论”提供了北京范例。
推进小流域治理提质增效
推动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价值转换的前提是保护生态,“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约束条件,要求经营方不可以对生态清洁小流域随便开发,不能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利益,交易金额中的绝大部分要用于流域生态治理”。刘大根表示,下一步,北京市将持续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建设美丽幸福河湖,全面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继续增强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探索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构建更有力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支撑体系。文/本报记者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