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初,乌克兰军队出动2.1万精锐部队对库尔斯克发起突袭,俄方调集5万兵力展开反击作战。
库尔斯克作为连接俄罗斯南北战线的咽喉要地,其战略地位至关重要。该地区地形以丘陵和开阔平原为主,有利于装甲部队机动作战,同时也是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
战前俄军已在该地区构建多层次纵深防御体系,包括反坦克壕沟、混凝土掩体和大量地雷阵地。此外,俄军还在关键位置部署先进的防空系统和电子战设备,建立完善的预警侦察网络。战役开始前,俄军通过卫星和无人机侦察,提前获取乌军调动信息,并针对性地调整防御部署。
乌军此次投入的2.1万人主要由精锐装甲旅和机械化步兵部队组成,装备包括美制M1艾布拉姆斯坦克、德制豹式坦克等现代化武器。俄方则集结包括第1坦克集团军在内的5万部队,配备T-90MS主战坦克和最新型号的苏-35战机,在数量和火力上占据绝对优势。
乌军选择在夜间发起进攻,计划通过多路突进、快速穿插的方式,在俄军防线上打开突破口。然而,由于俄军预先掌握战场态势,乌军的突袭行动未能取得预期效果。俄军利用预设阵地和精确制导武器,对乌军主力部队实施有效打击。
战斗在库尔斯克南部地区展开,乌军装甲部队试图突破俄军防线,双方在科文耶沃、班德拉等关键地区展开激烈交火。俄军采取分割包围战术,利用数量优势逐步切断乌军各部队之间的联系,俄军成功夺取班德拉和格鲁什克等制高点,控制战场制高点。
乌军在进攻初期虽然凭借突然性和精锐装备取得局部突破,占领一些前沿阵地,但很快就陷入俄军设下的包围圈。俄军出动大量无人机对乌军进行持续侦察,为精确打击提供目标指示。同时,俄军还利用电子战设备干扰乌军通信系统,导致乌军指挥系统瘫痪,各部队陷入各自为战的困境。
在科文耶沃以南地区,被包围的乌军装甲部队在弹药和补给耗尽的情况下,遭到俄军决定性打击。经过数天激战,乌军2.1万守军全部阵亡或被俘,大量先进装备被俄军缴获或摧毁,这是乌军自俄乌冲突以来遭受的最严重损失之一。
乌军采用以速度和突然性为主的闪电战战术,试图在最短时间内突破俄军防线。乌军指挥部制定三路纵深突击方案,其中主攻方向由装甲旅担任,配备40余辆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和80余辆布雷德利步兵战车。两翼突击群则以机械化步兵为主,装备有20余辆德制豹2坦克和60余辆法制装甲车。
乌军战术设想是利用夜间和恶劣天气掩护,快速突破俄军一线防御,随后分散运动,避免集中遭到俄军精确打击。然而,由于俄军准备充分,乌军的战术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据俄方公布的战场录像显示,乌军在穿越雷场时损失惨重,仅首日就有15辆主战坦克被反坦克地雷击毁。此外,乌军后勤补给线过长,难以为快速推进的部队提供及时支援,导致前线部队弹药和燃料消耗殆尽。
俄军则充分发挥防御战术的优势,采用"口袋阵"战术,利用预设工事和多层火力网,逐步蚕食乌军攻击力量。俄军在库尔斯克地区部署三道防线,每道防线纵深达15-20公里,配备有大量反坦克武器和自动化火炮系统,俄军首次大规模运用最新型号的"猎手-B"无人机集群系统,该系统可同时控制多达30架侦察打击一体化无人机,极大提升战场态势感知能力。
俄军投入R-330Ж"水星"等新型电子战装备,对乌军的通讯系统和GPS导航进行全频段干扰。据乌方士兵事后证实,他们的加密通讯设备在战斗中完全失效,被迫使用普通对讲机通信,这极大影响部队间的协同作战能力。俄军还利用"轨道"电子战系统成功入侵并瘫痪乌军多架侦察无人机。
对乌克兰而言,这是自2022年战争爆发以来遭受的最严重战术失败之一。不仅失去2.1万精锐部队,更损失大量西方提供的先进装备,包括12辆M1主战坦克、35辆布雷德利步兵战车、8套"爱国者"防空系统等。这些装备损失短期内难以得到补充,严重影响乌军的整体作战能力。
除2.1万乌军伤亡外,战役还造成大量军事装备损毁。根据卫星图像分析,战场遗留超过200辆各型装甲车辆残骸。虽然俄方未公布具体伤亡数字,但根据第三方机构统计,俄军在此次战役中损失约30辆各型坦克、50余辆装甲车和2架苏-34战斗轰炸机。
俄军在战役中投入20余支野战医疗队,紧急建立3个战地医院。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战役最激烈的3天内,就有超过3000名伤员被送往后方医院救治。此外,战役还造成部分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当地政府已启动紧急救援和重建计划。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