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历经5轮演出,覆盖18万人次观众……1月18日,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迎来在上海文化广场的第100场演出,创下新的记录。
“《巴黎圣母院》能达成百场演出记录的城市并不多,除了巴黎、罗马、首尔,就是上海,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制作人尼古拉·塔拉尔说。
《巴黎圣母院》剧照
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由雨果同名著作改编而来,1998年9月首演于巴黎议会宫,迅速风靡全球。
故事聚焦1482年的巴黎圣母院,三个男人同时对吉卜赛少女爱斯美拉达产生感情——副主教弗罗洛的爱,带着强烈的占有欲;卫队长菲比斯的爱,轻浮又自私;敲钟怪人卡西莫多外表丑陋,却怀着最纯洁、最高尚的爱慕……他们在命运的洪流中交织碰撞,共同编织出一场悲剧。
剧中没有对白、一唱到底,剧情由50余首歌曲串联呈现,“唱跳分离”“以歌带戏”的模式,引领了大部分法语音乐剧的制作和运营方式。“大教堂时代”“美人”“波西米亚少女”“再为我跳支舞”等曲目,也成为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
2011年,《巴黎圣母院》作为文化广场首部年末大戏来访,连演24场。2019年7月、2020年1月,《巴黎圣母院》两轮连演40场,场场爆满。2024年9月,《巴黎圣母院》再度归来,18场演出,开票即售罄。2025年1月,《巴黎圣母院》再度作为年末大戏登台,连演30场,依然全部售罄。
《巴黎圣母院》剧照
曾在1998年首演副主教的“丹叔”丹尼尔·拉伏瓦,加盟第五轮上海演出。“我希望永远演下去,但我不知道我能演多久,每一场演出对于我来说都是‘有生之年的珍藏版’,我很珍惜。”年逾七旬的他说。
“每次到上海,我们就像回家了一样。”在剧中饰演爱斯美拉达的爱拉达·达妮,已经是上海的常客,每次回来都会被上海观众的爱和热情包围。每一次,台上台下都会一起大合唱“大教堂时代”,让演员们深深感动,因为这首法语歌曲学起来并不容易。
“这个角色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从不会厌烦。”在菲比斯的扮演者达米安·萨格看来,这部剧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展现了人性光辉,“《巴黎圣母院》传达了很多普世的价值:关于爱、关于痛苦、关于奉献、关于牺牲……这些价值观是人类互通的。雨果在创作时,不是以法国人的身份,更多是作为一个人来创造。”
《巴黎圣母院》剧照
十四年来,上海文化广场从0到1,持续开拓着法语音乐剧市场。
《巴黎圣母院》凭借其独具特色的写意审美、与中国观众的情感共鸣,为非英语音乐剧在中国市场的突破,树立了典范。此后,《罗密欧与朱丽叶》《摇滚莫扎特》《悲惨世界》《摇滚红与黑》《唐璜》等多部法语音乐剧,相继来访,与上海观众渐渐形成了正向的循环。
“我们相信自己的审美,也相信感动过我们的音乐剧会感动更多中国观众。”上海文化广场总经理费元洪说,也有很多在国外很成功的音乐剧,在上海、在中国不一定奏效,关键还是要看它的审美能否和中国观众吻合和匹配。
值得一提的是,《巴黎圣母院》在上海的五轮演出中,有48场是在近五个月内完成的,且全部售罄, “我相信,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更多的一百场,会等着大家。”费元洪说。
制作人尼古拉·塔拉尔说,法语音乐剧在中国的迅猛发展,离不开上海文化广场的独具慧眼与大力支持,“音乐剧需要很多的投资,做巡演也要判断市场反应,上海文化广场总是很有勇气,作为先行者来引进一些剧目。”
《巴黎圣母院》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