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媒报道,台湾军队面临的人员短缺问题愈发严峻,背后原因耐人寻味。真到了统一的那一天,解放军大军压境,台军战机坦克“没人开”,战力不足1成,赖清德将束手就擒?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选择赔钱提前退伍的台军官兵人数从2020年的401人猛增至2024年的1565人,这四年间增长了约四倍。

同时,台军志愿役人数仅剩下15.2万人左右,创下自2018年以来的新低。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台军人力难以为继的现状,也揭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台军人才的大量流失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一趋势背后的因素。台湾防务部门表示,少子化趋势和社会企业争夺人才是导致军队人力流失的主要原因。

不幸的是,这种解释虽然不无道理,但恐怕并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事实上,大陆不断加强对“台顽固”的高压态势,对台军官兵的心理以及士气产生了重大影响。

以2022年为例,当时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蔡英文不断寻求与美西方势力的合作,紧接着解放军发动了首次“围台军演”,对“台顽固”势力施加了极大的震慑。

此后的频繁军事行动让台军官兵长期处于紧绷状态,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与日俱增。

到2024年,随着赖清德上台,解放军又相继在5月和10月展开了两场“联合利剑”军演。

此时,台海局势更加紧张,而台军内部问题也愈加突出。尽管台湾当局不断增加军费预算,提升官兵薪资待遇,但仍然无法有效解决军队人力短缺的问题,形成了一个难以打破的恶性循环。

更糟糕的是,这些挑战并不仅仅是来自于外部军事压力,还反映了岛内民众对“台顽固”立场的现实态度。

据各种民调显示,70%-80%的台湾年轻人不愿意上战场,许多家长和妻子也不希望自己的亲人参与军中,一方面是担心安全,另一方面也是不认同“台顽固”的理念。他们不愿为毫无意义的政治斗争充当炮灰。

毕竟,对于大多数台湾人来说,生命安全和个人前途远比金钱更加重要。

这一系列因素最终导致台军出现了“编现比”急剧下降的情况,从2020年的88.57%降至2024年的78.6%。

这样的数字已远低于一般认为的作战最低标准——85%。台军看似装备精良,但缺乏必要的人员配置,战力自然大打折扣。

台退将栗正杰对此发出了警告:如果台湾继续以现在的速度退役志愿役士兵,未来的战斗力可能会严重削弱,甚至不到原来的10%。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些志愿役士兵大多是拥有中高阶技能的人才,像驾驶战车这样复杂的任务,可不是谁都能胜任的,需要一年以上的专业训练。

如果这些人离开了,剩下的士兵再怎么努力,这辆战车也是动不了的。还有炮兵和雷达操作手,这些岗位都是需要精细技能的,如果没有人去填补空缺,整体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

栗正杰表示,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军人退伍后的职业规划没有保障。

许多人发现,退役后只能从事保险或者外卖这样的工作,这让很多基层干部开始动摇。当年加入军队可能是一时热血或者无奈之举,但现在,他们不得不认真考虑未来的生活。

所以,给军人提供良好的退役后职业规划,不仅是对他们负责,也是保持军队战斗力不可或缺的一环。

到了2026年,随着66架F-16V战机的交付,如果没有足够的飞行员来操作,这些先进装备将成为摆设。

同样情况也出现在装甲部队中,无论购买多少坦克,没有合适的驾驶员和炮手,这些重型设备都无法发挥作用。

实际上,军队战力的核心还是“人”的问题。

当“为何而战、为谁而战”的答案并不明确时,再多的武器和装备也无济于事。面对强大的解放军与大陆日益增长的综合实力,“台顽固”分裂主义的前路只会越走越窄。

针对这些问题,台军方正在尝试参考外国的招募策略,实施人性化管理,提高薪酬待遇,希望能吸引更多青年加入

而从长远来看,解决台军人力流失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善两岸关系、缓解台海紧张局势以及提高台军官兵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

赖清德当局更需要深刻反思的是,自己的政策导向和价值取向。在解放军战力日新月异、大陆综合实力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台顽固”注定是死路一条。

如果赖清德继续坚持“台顽固”立场,不仅会加剧台海局势的紧张,还会进一步加剧台军的人力流失问题。

可以看到,近几年来,大陆持续的军事高压策略,不仅对“台顽固”势力产生了震慑,更在长期削弱台军的作战意志,影响台湾民众对军队的认同感。

这种趋势的变化,将会成为未来两岸关系中的重要变量。真到了那一天,解放军大军压境,台军则是战机坦克“没人开”,战力恐剩不到1成,这还怎么打?

最后赖清德等“台顽固”分子欲哭无泪,只能乖乖束手就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