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六月,一艘大陆快艇毫无顾忌地穿过台岛外围,直至台北门户的淡水河口。这一事件的发生,就在台军的眼皮底下悄然进行。当那艘快艇抵达岸边,台方才如梦初醒,因为有民众上报,这才开始引起岛内的广泛关注。
(台军防线被大陆快艇“破了”)
不过随之而来的舆论风暴,给台当局自诩为“固若金汤”的海防打上了一记无情的耳光。一时间,淡水河口成为了众矢之的,它是台北市安全的“最后屏障”,却被一艘民用快艇轻松突破。网友戏谑道,这样的防御就像一个满是漏洞的“筛子”。
淡水河口历来就是台军的重点防御区域,离赖清德的办公室仅有20余公里远。按照常理,进出这里的船只,无论大小,都应该被严密监控。然而,这艘大陆快艇仿佛拥有“隐身功能”,从“24海里”、“12海里”再到“6海里”的防线一路畅通无阻,台“海巡”和台军似乎集体“睡着了”。如果没有“意外”撞到其他船只,或许真能让人无声地踏上台岛。
(台当局曾扬言对大陆舰船采取行动)
这不禁让人发问:如果这艘快艇换成解放军的军舰,结果会如何呢?岛内不少评论人士指出,台当局天天喊着备战,却拿不出实际行动。尤其尴尬的是,曾经扬言大陆舰船若越过12海里线会采取行动的台防务负责人,如今显得那么无力和可笑。台军真的准备好了吗?答案不言而喻。
时隔半年多,台军终于“姗姗来迟”地有所反应。为了强化淡水河口的警戒,保证赖清德的安全,台军实施了一次叫做“堵截反斩首”的演习,包括部署陆战队突击快艇、协防台“海巡署”以及海军船舰等看似齐备的措施。然而,台军的这些手段是否真的能奏效,还未可知。
(台军在淡水河口举行“反斩首”演习)
过去几年,台军在淡水河口进行了多次演习,“汉光37号”演习中用装甲车演练、“汉光38号”演习中,用铁链串联汽油桶,妄图制造爆炸等等层出不穷的方案都在上演。或许,台军对淡水河口的重视不仅源于它是台北的门户,更是一种潜在的恐惧:害怕解放军发起“斩首行动”。
这一点值得细细琢磨。事实上,解放军的战略和技术在不断更新和变革。例如,近期有卫星图像显示,中国正在建造至少五艘新型驳船。这种驳船能够伸展超过120米的桥梁,并具备卸载重型装甲车辆的能力。同时,它们可以保证稳定性,使得坦克等重型装备直接登陆作战。这颠覆了传统关于台海两栖作战的观点,不再仅限于少数适合登陆的海滩,而是打开了更多“不可预测的可能性”。
(中国特种驳船行动想象图)
这一切都在说明,即使台军在淡水河口部署再多火力,解放军也有更多方法来规避这些防线。未来的策略不再仅仅依赖于传统意义的“大规模”与“正面冲突”,而是灵活多变、充满创意的战术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