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陆风情的北戴河海滨,呈现着浪漫与诗意的建筑风貌。以“红顶”作为独特建筑符号的海宁路上,有一片青砖石墙房隐匿于闹市街区中,演绎着北戴河这座城市的岁月更迭,此处便是承载了百年历史的铁路官房。
铁路官房第一排建筑
北戴河铁路官房现为秦皇岛市文物保护单位,为两排独立的用青砖原石砌筑的建筑,是当时铁路职工的“员司住房”。官房“一”字联排但又独门独院,既保持了住户生活的私密性又极大地节省用地,似有现代联排别墅的味道。官房的建筑风格采用了欧式建筑特点,坐东朝西,地上一层,四面墙体均用毛石砌筑而成,门、窗口皆为青砖垒砌,尽显古朴、典雅之感。
第一排官房的正面,各户门口
第一排官房的后面
第二排官房的正面
第二排官房的正面,后面背景是安一路上的新华假日酒店
第二排官房的后面,北山墙用红砖砌了三角形加固墙
北戴河铁路官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7年。
1989年北戴河被辟为“允中外人士杂居”的避暑地后,渐渐为世人所知,一些达官贵人借着当时津榆铁路的便利交通纷至沓来,在此避暑度假疗养。津渝铁路北戴河火车站距海滨约有10公里,游客下车后需乘坐毛驴或步行前来海滨,极为不便。为了方便驻京、津的外国使节和京津游客,1914年,时任交通总长的许世英(北戴河海滨公益会会员)上书北洋政府,建议修建一条自北戴河火车站到海滨的铁路。后北洋政府责令京奉铁路局(北京至奉天,奉天即为沈阳的旧称)自津榆铁路北戴河站修建铁路到海滨。经铁路工程师勘察、设计,铁路破土动工。该线路全长9.98公里,1917年5月1日正式竣工通车使用,而用于铁路职工的铁路官房也一并建成。这条旅游线路是我国第一条旅游专线铁路——北戴河海滨旅游支线,海滨火车站是这条铁路支线上唯一的车站。随着支线的开通,中西人士避暑往来变得便利,极大地促进了北戴河的发展。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北戴河海滨火车站
今海宁路上海滨火车站的旧址
当时站内设旅客站台两座,货物站台一座,配套建筑有站长办公用房,职工住宿用铁路官房。官房在海滨火车站旧址东北方向200米,地处海宁路中段路东。走过狭长的巷道,上坡即是青砖石墙的铁路官房,充满历史韵味的石墙像是这座建筑的代言人,辨识度极强,显得与周围的建筑格格不入,默默地诉说着百年风雨中的陈年旧事。后期的修缮,每户的入户门都稍作改动和修饰,青砖垒砌的门楣,带有欧陆小风情的铁艺门,设计细节之处充分显示了异国情调,彰显着北戴河海滨老建筑的历史痕迹和百年沧桑。山墙窗户的造型也十分独特,清水砖凹凸有致的排列成不同的形状,突出其立体感,青砖包围的窗户显得质朴而又精致,小巧而又单一的建筑元素增加了建筑装饰细部的可读性。在世人眼中不起眼的铁路官房以其独有的魅力和韵味深深地刻在老北戴河人的心里。
铁路官房建筑入口处的巷道,两侧为现代建筑
铁路官房斑驳的石墙,年代感极强
青砖垒砌的门楣与石墙,现代时尚的铁艺门,欧式门灯
山墙上青砖垒砌的窗户,造型别致、小巧
1944年,北戴河海滨铁路旅游支线被日本军队拆除,铁路路基后改为北戴河车站至海滨的公路,即现在的海宁路,海滨火车站至此成为历史,作为火车站附属建筑的铁路官房被保留下来。海宁路历经百年风云的沉淀,发生了巨大变化,而铁路官房则成为了北戴河的重要历史建筑,在历史的变迁中传承着北戴河味道的文化脉络,雕刻下浓厚的历史印记。
海宁路路标
海宁路中段路东欧式建筑
海宁路中段路西欧式建筑
铁路官房成为了海宁路的一部分,随海宁路一起经历岁月的洗礼。当一座座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拔地而起,几度喧嚣,铁路官房将这个城市的部分原始记忆以自己微薄之力奋力保留,拥挤的小院落,布满青苔的石墙,蹒跚的老妪------感叹在繁华的闹市区,还有满载人间烟火味的历史痕迹。
建筑无语,却体现历史的过往;街道无声,却演绎时代的变迁。任时光如何变幻,铁路官房独守住了自己的历史印记,让我们在尽享今天文明的同时,还有可追忆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