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宋高宗赵构,人们无不咬牙切齿。正是他和秦桧合谋,才导致了岳飞的死。
赵构怎么看都是一个贪慕权势的皇帝。然而他却在五十五岁的时候将皇位禅让,做起了太上皇。更奇怪的是,他选择将皇位传给太祖一脉。
难道赵构转性了?变得视权势为粪土了?
其实并非如此,在这背后的算计复杂得令人发指。人们不得不感叹:他这心机如果用来对付金国,金国早灭了。
赵构为何提前禅位?
其实赵构想要禅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看看他的经历,换你也会想禅位的。
“靖康之变”中,作为北宋宗室唯一的漏网之鱼,赵构得以在南方继位。然而金军在将北宋朝堂一锅端后,大举南下,目标直指赵构。
于是赵构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最后还是欺负金人不敢下水,逃到海上才保住性命。
等金兵退却后,赵构想着总算能过几天好日子了吧?可惜事与愿违,当时的南宋,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叛乱不断,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都要他这个皇帝处理。
他一开始大力发展军力,结果就是岳飞等武将迅速崛起。虽然岳飞面对金军屡战屡胜,但是为了支持岳飞打仗,赵构只能不断增加税赋。结果就是各地出现了规模不等的叛乱。
到头来,好名声全被岳飞得了,背锅的是他赵构,你让赵构怎么看待岳飞?
当然,赵构赐死岳飞的原因多了去了,这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总之,赵构继位初期,整天忙着打仗、平叛,就没有哪天是消停的。
据史书记载,当时赵构才40岁,但是已经是半头白发。可见这些年来他也是劳心劳力的。
后来好不容易和金国议和了,他觉得总算能喘口气了吧?结果呢,没过几年好日子,金国就撕毁和约,宋金再次开战。
泥人尚有三分火气,更何况是九五之尊。面对咄咄逼人的金国,赵构难得硬气了一次。他重用主战大臣,调兵遣将,给予金国迎头痛击,成功挫败了金国的攻势。
而这一战,也彻底耗尽了他最后一丝心力,这个皇帝他是真的不想当了,于是动了禅位的心思。
而这一切也是有据可依的。赵构在禅位之前,就曾对身边的大臣说过:“朕近日来,愈发对于处理朝政感到厌倦了。如果可以,朕真的不想当这个皇帝。”
当然,赵构即使厌倦了这一切,也完全不用禅位。他可以做个刘禅那样的皇帝。
而他禅位的灵感,其实是源自其父亲宋徽宗。
当年宋徽宗听说金兵打过来了,立刻传位给宋钦宗,然后自己一溜烟跑江南一带去了。等金国退兵了,他又跑回来插手朝政。
要说赵构不羡慕宋徽宗,那是不可能的。
于是,“倦勤”的赵构选择了效仿父亲禅位。
赵构为何要将皇位传给赵匡胤一脉?
虽然是禅位,但是赵构肯定想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然而尴尬的是赵构没有子嗣。
他还是北宋康王的时候,虽然也有王妃,但是二人迟迟没有诞下子嗣。后来称帝后,赵构的潘淑妃倒是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赵旉。
这是赵构唯一的子嗣,被赵构寄予厚望,可惜后来夭折了。此后赵构再也没有诞下一儿半女。
之所以会这样,还要拜金国所赐。
赵构称帝后,金国大军在后面紧追不舍。结果有一次赵构受到惊吓过度,导致失去了生育能力。
此后他四处寻医问药,尝试了各种办法,依然没有效果。到最后,赵构接受了这个事实:看来自己不行了。
但是即便如此,这日子还是要过的,这太子还是要立的。既然自己的儿子指望不上了,那就领养一个好了。
按理说赵构应该在太宗一脉寻找养子,毕竟太祖一脉的皇室血脉已经很淡薄了。他们虽说是宗室,但是已经和普通百姓差别不大。
但是赵构偏偏没有选择太宗一脉,反而选择了太祖一脉,这又是为什么呢?
理由有两个。
首先,太宗一脉很难找出合适的人选
经历了靖康之难后,北宋宗室凋零,太宗一脉99%的人都落入金人手中。而侥幸逃脱的人,年纪都不小了。想要在太宗一脉找个年龄合适的养子,太难了。
其次,太祖一脉好控制。
太祖一脉早就淡出了北宋朝堂,虽然挂着个宗室的名头,但是和普通人无异。
就好比当年的刘备那样,刘备到了东汉朝堂上,虽然顶着个皇叔的名号,不也只能听曹操摆布?他根本翻不出个浪花。
同理,如果立太祖一脉的养子,对方想要坐稳自己的位置就必须仰仗赵构。届时,赵构这个“太上皇”才好遥控朝政不是?
赵构的好算计
赵构将寻找养子的事情交给赵令畤去办。这赵令畤虽然也是宗室,但是此人一生醉心文学创作,是宗室里少有的能让赵构放心的人。
皇帝难得交代自己办一次事,赵令畤自然很上心。
经过精挑细选,他最终选出了两个少年送到赵构面前。一个是赵伯浩,另一个是赵伯琮。
赵构其实一开始是想选赵伯浩的,因为赵伯浩长得胖乎乎的,有富贵相。但是他又觉得这样太草率了,于是又暗中观察一番。
恰好一只猫从两个孩子身边路过,赵伯浩直接踹了猫一脚。而赵伯琮却不为所动。
赵构觉得赵伯浩性格张狂,而赵伯琮则稳重、听话。他既然要找个好控制的养子,自然要选择赵伯琮了。
既然做了皇帝的养子,这名字自然也要改。赵构为赵伯琮赐名赵瑗,后来他又多次给赵瑗改名,最后一次为其改名为赵昚。
由此也可以看出,赵构其实对这个儿子不放心。多次改名就是因为他觉得这个儿子和自己不够亲近。
这也正常,毕竟赵昚只是养子,自然无法和亲生儿子相提并论。
岳飞死后,秦桧大权独揽。恰好此时赵昚已经长大成人,于是赵构开始利用这个“儿子”来制衡秦桧。
很多时候,有大臣弹劾秦桧,赵构都说是赵昚说的。加上赵昚身边聚集了不少不满秦桧的大臣,二人一度剑拔弩张。
这便是赵构要的效果,无论是秦桧还是赵昚,他都不会允许他们一家独大威胁到皇权。
后来秦桧去世后,为了制衡赵昚,赵构又收养了赵璩。要知道此时赵构迟迟没有立太子,赵昚只是皇子而已。
想要当太子?赵昚和赵璩谁能让赵构满意,这太子之位就是谁的。
为了试探这两个养子谁更听话,赵构也着实费了一番脑筋。
有一次他写了两份《兰亭集序》,分别交给赵昚和赵璩,让他们临摹500遍。
临摹可不是简单的抄写,那是连自己都要和他的一样,难度是很高的。
赵昚认真临摹,每一笔每一划都和赵构的自己如出一辙。而且赵构要求临摹500遍,赵昚干脆临摹了700遍。
至于赵璩,他觉得这事情太麻烦了,干脆一遍也没有临摹。
还有一次,赵构分别赏赐了10个宫女给赵昚和赵璩。赵昚是对待父皇嫔妃的礼节对待这些宫女,而赵璩则只是把她们当作普通宫女对待。
过了阵子,赵构又将宫女们召回,询问两位皇子的表现。
最终赵构得出结论:赵昚听话,对自己恭敬、孝顺,应当立其为太子。
事实上,直到禅位前夕,赵构才立赵昚为太子,不久之后就禅位做了太上皇。他相信,即使赵昚做了皇帝,但是朝堂上的大事依然是自己说了算。
太上皇的幸福生活
自从当上了太上皇,赵构的小日子甭提多舒服了。
每天再也不用一大早起床上朝了,朝堂上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也不用他操心了。当然,如果有什么大事,赵昚这个皇帝还是要向太上皇请示的。尤其是和金国有关的事情,赵构还是特别关注的。
而赵昚这个皇帝,对于赵构这位太上皇那叫一个恭敬孝顺。
为了让太上皇能开心养老,赵昚特意为赵构大兴土木,修建了大量宫殿和亭台楼阁、假山园林。
此外,赵昚每隔5日就会率领群臣去向太上皇请安。后来还是赵构嫌麻烦,在他的要求下才改成一月请安四次。
此外,赵昚下旨,太上皇的俸禄为每月十万贯。要知道,当时一品大员的月俸才400贯。
就连赵构都觉得赵昚这么做有点过头了,在他的一再坚持下,他的月俸才改成4万贯。
总之,自从当上了太上皇,赵构可谓是过上了神仙般的生活。不仅远离朝堂上的烦心事,而且还牢牢地掌握着权力。
这让人不得不怀疑,乾隆是不是从赵构身上得到的灵感,才选择做太上皇的。
可惜赵构的心计、手段没用对地方。如果他能重用岳飞等人,将精力都用在对付金国上面,估计金国早就被平推了。
参考资料:
《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