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来自远方的客人和朋友,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来参加黄兴洲老师长篇小说《云淡雨霁》研讨会。
我与黄老师相识,大概是在2020年的一次作协的活动上。或许是职业和爱好相同的缘故吧,我们几乎是从相识一下子到了相知,中间根本没有过度,实属相见恨晚、一见如故。
加了黄老师的微信之后,我几乎天天能拜读到黄老师发出的一篇甚至多篇文章。他写的短篇小说尤为接地气,要生活有生活,要情节有情节,要文采有文采。此外,文章的点击量和粉丝数都十分可观。于是,我建议黄老师,不要再写或者少写短篇小说了,也不要写中篇,而是直接写长篇。因为,在我看来,他具备驾驭长篇小说的能力。没成想,我的这一建议,一下子“激发”黄老师的创作激情和禁锢已久的欲望,短短四年时间,竟然一下子捣鼓出上百万字的四部长篇小说来:《云淡雨霁》已问世,另外三部“爱情”三部曲也已经与出版社签了合同。
在邳州文学界,至少有三位老师和前辈,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一个是周波老师。周老师擅长写散文和诗歌,他的作品可读性很强,也非常富有人生哲理;一个是孙兰放老师。孙老师擅长写散文,一个节日,一个数字,一声问候,他都能洋洋洒洒写成一篇散文来;另一个就是黄兴洲老师。黄老师写家长里短的短篇特别亲切自然,可谓是信手拈来。这三位老师风雨无阻几乎是天天发文章,有时是三更半夜通过微信发给我,或发朋友圈,或发共同关注的群。
黄老师不仅擅长写作,而他的阅读量非常大。一本二三十万字的长篇,他二三天就能看完,并且在一两天内就能把书评拿出来。我把我的作品交给他之后,他在最短的时间内相继写出了《<熊猫王>,一部现代版的西游姊妹篇——读李海年的长篇神话小说《熊猫王》《一部充满德之教育的小说——读长篇小说<大步流星>》《爱之赞歌——读长篇小说<毛里求斯的葬礼>》三篇高质量的书评。拜读黄老师的书评,犹如读他的小说一样酣畅淋漓、意犹未尽。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黄老师是活到老,写到老。一个快89岁老人,天天起早贪黑码字玩文学,省吃俭用把退休金拿出来出书,这是何等的精神?一个快80岁的老人,浑身上下一天到晚跟打鸡血似的,有使不完的劲,有用不完的精力,这是何等的生活态度?反观当下一些年轻人,一天到晚死气沉沉的没有一点朝气,甘愿躺平、自愿堕落,实属社会一大悲哀。
在我的心目中,黄老师哪里是80岁的年纪,分明是18岁的小伙子。从《云淡雨霁》这个书名,一眼可以看出是年轻人的菜,类似琼瑶《情深深雨蒙蒙》,特别有诗情画意。由于刚才很多老师对黄老师的这部小说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点评,我就不多说了。下面主要想谈谈这次活动几点启示和建议:
一、黄老师身上有一种不服老、不服输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好多了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一旦到了退休或者从岗位上下来后,基本废了,因为权力骤然旁落,他们短时甚至长时间会迷失生活的方向。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兢兢业业为邳州的教育事业奉献了40多年,光荣退休后通过读书写作,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和价值,这也成了他的精神支柱。
二、当今文学界,六零七零后是主力军,八零后还有一些,到九零、零零后已是凤毛麟角,跟中国人口一样,出现了断崖式下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想著名作家路遥先生曾经说过的那句话“狗日的文学”,最能道出当下万千写作者的心酸和无奈!包括徐州文学界在内的全国,有几人能做到不是自费出书的?别说一个普通的写作者,哪怕是有些知名度的作家,要想靠写作养家糊口乃至发家致富,比登天还难!在文人相轻和个别跳梁小丑的作祟下,有时还惹一身骚、一肚气,更多时因通宵达旦熬夜创作落下一身病,这就是让人又爱又恨的“狗日的文学”,也是零零后之后中国文坛后继无人的根本原因。
三、给包括徐州在内的全国评论界的老师提个意见。不要老是眼睛向上看,一些评论家总是喜欢评论莫言、路遥、贾平凹等名作家的作品,对文坛新秀却看不上。一旦某个名作家出了一本书,好家伙,一群人一窝蜂围上去溜须拍马,把死的能说出活的。我认为,名人效应和跟风效应是需要的,但一个真正的评论家,他的眼睛要多向下看,多关注后起之秀的成长,把无名小卒的作品评出彩、论出花,那才是真本领。
由于时间关系,就说这些。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