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要为地球物理专业的研究生开一门地球物理学基础课,我们借此机会将以前的讲义彻底地改写一遍,《地球物理学基础》一书就是根据这份讲义加以补充而写成的。自1985年出版至今,已历经四十年。

顾名思义,地球物理学就是以地球为对象的一门应用物理学。这门学科自二十世纪之初就已自成体系。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发展极为迅速。它包含许多分支学科,涉及海、陆、空三界,是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


地球物理问题的探讨从远古就开始了。我国东汉的张衡和唐朝的僧一行都可以算是地球物理学家:前者是地震学家,后者是大地测量学家

将地球作为一个天体来研究,地球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是分不开的;研究地球本身的结构和发展时,地球物理学又和地质学有很密切的联系。但地球物理学所探讨的范围远不止此,它还包括研究地面形状的大地测量学、研究海洋运动的海洋物理学、研究低空的气象学大气物理学、研究高空以至行星际空间的空间物理学、研究地球本体的固体地球物理学(或叫作地体学),还有一些较小的分支,如火山学冰川学大地构造物理学等。这些学科中,有的又各有独立的分支。人造卫星出现后,地球物理现象的观测扩展到了行星际空间。行星物理学是地球物理学的一个引申,但它所要解决的问题,离地球越来越远了。


现代物理学也可以说是从研究地球物理问题开始的。由于研究地球和月球的运动,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以后的许多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都对地球物理的研究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地球物理学,如果狭义地理解,指的就是固体地球物理学。这一般又可分为两大方面:研究大尺度现象和一般原理的叫作普通地球物理学,利用由此发展出来的方法来勘探有用矿床和石油的,叫作勘探地球物理学(或物理探矿学)。后者因工业上的需要,发展极快,已经自成体系。勘探地球物理学虽然源于普通地球物理学,但勘探地球物理学所发展的方法现在反过来又对于研究普通地球物理现象有很大的帮助。

和第一版一样,《地球物理学基础(增订版)》(傅承义, 陈运泰, 祁贵仲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4. 11)是按照作为一门应用物理学的地球物理学的观点来写的,物理概念力求准确、简明、清晰,数学推演尽量具体、简洁,具有理、工科大学数、理知识的读者阅读本书应无困难。

自然界的情况不像实验室那样可以按人的意愿安排。对实际地球物理问题的计算常是极其复杂的。若不加简化,往往算不出结果。然而怎样简化才能既不失真,又不繁琐,确应有所考虑。一块不规则的矿石若在远处计算它的引力,就可以看作是一个圆球,在近处就不行了。一块地层,若在近处计算它的引力,就可看做是一无穷平面,在远处就不行了。计算地震波的传播时,岩石可以看作是弹性体,计算冰川融化后的影响时,地球就表现有某种塑性。条件不同,计算方法大有差异。对于地球物理来说,数据固然是不可缺少的依据,但物理概念也是同样重要的。地球物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必须密切联系实际。但地球物理的计算有时是非常复杂的。理论地球物理工作有时会沉湎于复杂的计算,而忘记问题的实际意义,这是应当注意的。












近四十年来,固体地球物理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了适应这一发展,《地球物理学基础(增订版)》在原书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修改和补充,以反映固体地球物理学在近四十年来的发展。

本书是为地球物理专业的高年级大学生和研究生而写的,由于科学的进展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连续性,经典理论的介绍和阐述不可避免地占有一定的位置,如“序”所提到的,作为一学年的教科书,是否已太多了。如何取舍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免不了作者的主观判断。

为方便使用,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包括第一章概论,第二章地球的形状和重力场,第三章地球的转动,第四章地球的年龄、能源和温度分布,第五章地磁场,第六章古地磁场及其成因,以及第七章地电场和地球电磁感应。下册包括第八章天然地震及其预测,第九章地震波的传播,第十章地球的振荡,第十一章地震位错和震源物理,以及第十二章地球内部构造。

本书对所涉及问题的物理概念阐述清楚、简洁、明了,数学公式推导详尽,有助于读者深化对研究问题所涉物理概念的准确理解与结果的正确运用。本书既可以作为初入门学生的向导,又可以作为高年级学生进一步深造的基础,还可以为对本书内容有兴趣的广大读者,提供广泛了解其他学科领域、增加相关知识的有益参考。

本文摘编自《地球物理学基础(增订版)》(傅承义, 陈运泰, 祁贵仲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4. 11)一书“增订版前言”“第一章 概论”,有删减修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审图号:GS 京(2024)0109 号

责任编辑:韩 鹏 崔 妍 张井飞

《地球物理学基础》(增订版)是在1985 年《地球物理学基础》(第一版)基础上增补、修订的新版,是有关固体地球物理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专著。它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地球物理专业高年级大学生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书中涉及内容广泛,除概论外,包括:地球的形状和重力场,地球的转动,地球的年龄、能源和温度分布,地磁场、古地磁场及其成因,地电场和地球电磁感应,天然地震及其预测,地震波的传播,地球的振荡,地震位错和震源物理,地球内部构造等11 个专题。

(本文编辑:刘四旦)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位

科学出版社视频号

硬核有料 视听科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