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罗暄 刘恪生
“算起来,我与《华西都市报》的渊源也有30年了!我们是老朋友了!” 1月17日,当封面新闻记者将《华西都市报》创刊30周年“拾光礼盒”送到陈星生手中时,他特别高兴和激动:“老朋友30岁生日!祝贺祝贺!”
“华西都市报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时代的记录者。”说这句话时,陈星生的思绪被拉回到2003年。时任自贡市政府秘书长的陈星生偶然看到孙建三撰写的父辈孙明经自贡科考摄影的文章,便立即展开了寻找孙建三的工作。2005年1月,应自贡市政府邀请,孙建三携女儿来到了这座曾经令孙明经魂牵梦萦的城市。
陈星生,自贡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现为四川大学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分中心理事会理事长、自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自贡市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临别前,孙建三将父辈留下的127幅照片和纪录片拷贝使用权,无偿捐赠给自贡市政府。同年9月2日,被誉为“当代清明上河图”的老照片专辑《遍地盐井的都市———抗战时期一座城市的诞生》在自贡首发。
《遍地盐井的都市———抗战时期一座城市的诞生》
据了解,1938年5月,著名电影摄影艺术家、中国电影摄影教学和科考摄影创始人孙明经,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从重庆来到自贡,用镜头记录下了当时的井盐生产状况,摄制了一部22分钟的科考纪录片和800多幅照片,全面展示了当时自贡的井盐生产盛况。
回到重庆后,孙明经将自己在自贡拍摄的影像公开进行展示,极大鼓舞了国人士气。孙明经真实记录自贡盐场生产盛况的影像资料,被摄影界誉为“当代清明上河图”。这是孙明经送给自贡这座城市,最好的礼物。正是因为陈星生的寻找,成就了这段佳话。而《华西都市报》当年的特别报道,见证了这段珍贵的历史,也让陈星生记忆犹新!
这并非陈星生与《华西都市报》的首次渊源,早在《华西都市报》创刊初期,陈星生就十分喜爱阅读这张充满市井气息和都市故事的报纸,经常在办公闲暇及生活中阅读。
时间来到了2015年,《华西都市报》再次与陈星生产生交集。当年9月1日上午,自贡市抗战纪念碑揭碑仪式在自贡南湖公园内举行,这件事情也与陈星生有着密切的关联。
这座纪念碑的建立,正是由自贡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星生热忱首倡,并以人民代表联署建议案的形式提请。“70年前,自贡人民增产赶运、支援抗战,自贡青年参加远征军共赴国难、视死如归,自贡作为大后方在抗战中作出了巨大牺牲和不可或缺的贡献。”陈星生回忆说,2013年6月,自贡召开了关于修建抗战贡献纪念园座谈会,多方形成共识:自贡抗战纪念碑以“自贡各界民众”的名义立碑树传。深切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深刻铭记自贡市民不畏艰险、为抗日战争做出的伟大功绩!当时,《华西都市报》全程参与了自贡抗战纪念碑从萌芽到建设的报道。
自贡抗战纪念碑
“想不到这么多年了,你们还记得发生在我身上的这两件事!”陈星生特别高兴,他对封面新闻记者说,时隔10年后,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当年他把孙明经先生在抗战时期拍摄自贡照片的消息带回自贡以后,《华西都市报》给予了见证;后来自贡以人民代表联署建议案的形式,建设了自贡抗战纪念碑,这件事也是《华西都市报》第一时间给予及时报道,“特别感谢你们!”
自贡抗战纪念碑
“《华西都市报》与自贡很有缘分,自贡是一个具有深厚工业文明底蕴的老工业城市。长期以来,自贡人民都非常喜爱阅读《华西都市报》。”陈星生说,据他了解,《华西都市报》在自贡的发行量,历来都是四川除成都以外发行量最大的一个城市,这也充分说明了自贡人民到底有多喜爱《华西都市报》这份报纸。
“30年来,我也是与《华西都市报》一起成长,经历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及退休。”陈星生表示:“《华西都市报》给我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许多正能量的信息,祝《华西都市报》30岁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