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6日,和田至若羌铁路(简称“和若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新疆铁路网实现了新的飞跃。这条铁路不仅将和田地区与若羌县紧密相连,更通过一条长达2712公里的沙漠铁路环线,串联起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的多个县市,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和若铁路西起新疆和田地区的和田市,东至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全长825公里,设计时速高达120公里,使其成为国家Ⅰ级单线铁路,并预留了电气化的条件。这条铁路仿佛一条穿越沙漠的巨龙,不仅展现了人类工程技术的奇迹,更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显著的贡献。然而,和若铁路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地处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铁路沿线面临着风沙肆虐的严峻挑战。为了确保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建设单位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措施。他们以桥代路,建成总长达49.7公里的过沙桥5座,巧妙地让风沙从桥下穿过,有效降低了风沙对线路的侵害威胁。同时,修建了5000万平方米的草方格,并种植了1300万株梭梭、红柳、沙棘等灌木和乔木,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沙护路绿色屏障。和若铁路的开通运营,极大地缩短了和田至若羌、库尔勒、乌鲁木齐等地的时空距离。现在,从和田到若羌最快只需11小时26分,从库尔勒到乌鲁木齐也只需17小时50分,而到了乌鲁木齐则仅需24小时23分。这一便捷的交通条件,不仅促进了沿线各族人民群众的出行交流,更为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此外,和若铁路还是一条便捷的物流通道。沿线丰富的棉花、核桃、红枣等农产品以及矿产资源,可以通过铁路直通疆外,为新疆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这一铁路的建成通车,不仅结束了和田地区洛浦、策勒、于田、民丰等县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等地不通火车的历史,进一步完善了新疆铁路网结构,加快了西部边疆铁路网建设的步伐。
▏和若铁路如何施工?
一、无惧风沙挑战的“死亡之海”
和若铁路,这条在戈壁沙漠中由西向东延伸的钢铁巨龙,面临着长达7个月的严峻风季。这里的风沙肆虐,能见度极低,施工条件极为艰苦。然而,建设者们并未被这些困难所吓倒,他们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与风沙、高温严寒等恶劣环境进行着殊死搏斗。在施工过程中,他们需要穿越460公里的无人区,这里既无水、无电、无路,也无人烟和信号。他们每天辛勤劳作,三万步、十斤汗是常态。他们抱着水壶满场转,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沙子上奔跑。这些看似平凡的工作细节,却构成了和若铁路建设者们不平凡的日常。
二、装配技术实现“以桥代路”
面对沙漠中的流动性和半固定性沙丘,传统的铁路建设方式显得捉襟见肘。然而,和若铁路的建设者们凭借其卓越的创新能力,成功采用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他们像搭积木一样,将桥梁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后运输到现场进行组装。这种施工方式不仅大大简化了工序,还显著提高了工效。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在风沙特别严重的地段,和若铁路采取了“以桥代路”的设计方案。他们建造了大量的“过沙桥”,让风沙能够从桥下穿过,从而大大减少了对线路和列车运行的影响。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展示了建设者的智慧和勇气,也为沙漠铁路的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
三、修一条铁路造一座绿洲
和若铁路所处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是一个气候干旱、风速大、地形开阔、温差大的地区。这里的沙源丰富,能见度低,沙害成为制约铁路建设的最大难题。然而,和若铁路的建设者们并未退缩,他们提出了“治沙先行”的建设理念,通过植物防沙与工程防沙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成功治理了风沙灾害。在施工过程中,他们首先设置了芦苇防沙工程,铺设了0.3米草方格59万平方米、0.8米中立式储沙障43.9万平方米以及1.5米高立式储沙障21.8公里。这些防沙工程有效地减缓了风沙对施工过程的危害,为铁路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此外,他们还对铁路周边的危险沙丘进行了固沙处理,铺设了密目网等防沙设施,有效预防了沙害对铁路的影响。除了工程防沙外,植被防护也是关键的一环。中铁二十四局集团采用了“外阻内固、外高内低”的防沙模式,在铁路外侧设置了1.5米高的立式阻沙障,并在靠近铁路的一侧种植了梭梭、红柳、胡杨等耐旱作物。这些植物不仅能够有效减缓风沙的侵蚀,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环线一站一景,穿越历史的旅程
一、和田站:沙漠绿洲的摇篮
- 特色:和田站,作为和若铁路的起点,它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一个文化的交汇点。站前的广场上,雕塑和壁画讲述着这片土地上古老的传说,而周围的市场则展示着现代的活力和繁荣。
- 历史故事:很久以前,和田是一个沙漠中的绿洲,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这里曾经是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留下了无数历史遗迹和珍贵文物。
- 特产:和田的特产首推和田玉,这种玉石以其温润细腻而闻名于世,是收藏家和艺术品爱好者的心头好。此外,和田的地毯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图案同样享誉全球。
二、若羌站:楼兰古城的回响
- 特色:若羌站以其古老而神秘的氛围吸引着旅客。站内装饰以楼兰文化为主题,壁画和雕塑重现了楼兰古城的辉煌。
- 历史故事:若羌历史上的楼兰古城,曾是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座古城最终被沙漠吞噬,留下了无数未解之谜。
- 特产:若羌的特产中,最有名的是红枣和棉花。这里的红枣个大、肉厚、甜度高,而棉花则以其长绒和柔软质地著称。
三、喀什站:手工艺的宝库
- 特色:喀什站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而闻名。站内的装饰融合了维吾尔族的传统艺术,如木雕、地毯和铜器,让人仿佛走进了一个手工艺品的宝库。
- 历史故事:喀什,古称“喀什噶尔”,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之一。这里曾是文化交流的中心,各种文明在这里碰撞、融合。
特产:喀什的特产中,手工艺品尤为突出。特别是铜器和手工地毯,以其精美工艺和独到设计受到人们的喜爱。
四、阿克苏站:果园之乡
- 特色:阿克苏站以其清新的果香迎接每一位旅客。站外是一片片的果园,春天花开如海,秋天硕果累累,四季都有不同的风情。
- 历史故事:阿克苏地区历史悠久,曾是古代西域多国的领地。这里的文化融合了多个民族的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 特产:阿克苏的特产中,以苹果和核桃最为有名。这里的苹果因昼夜温差大而糖分积累丰富,而核桃则个大壳薄,营养丰富。
五、库尔勒站:天鹅之城
- 特色:库尔勒站以其宁静的湖泊和优雅的天鹅而闻名。站前的广场上常有天鹅雕塑,站内装饰也体现了天鹅的主题。
- 历史故事:库尔勒,古称“楼兰”,是历史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这里的湖泊和湿地一直是天鹅等水鸟的栖息地,因此被誉为“天鹅之城”。
- 特产:库尔勒的特产中,香梨最为著名。这里的香梨以其汁多肉甜、香气浓郁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六、那拉提站:草原的呼唤
- 特色:那拉提站以其辽阔的草原和清新的空气吸引着旅客。站内装饰以草原文化为主题,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宽广与包容。
- 历史故事:那拉提地区曾是古代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留下了许多关于草原英雄的传说和故事。
- 特产:那拉提的特产中,以马奶酒和手工艺品最为有名。这里的马奶酒以其独特的发酵工艺和浓郁的草原风味受到欢迎。
七、喀纳斯站:湖光山色的诗篇
- 特色:喀纳斯站以其壮丽的湖光山色而吸引着旅客。站前的广场上,雕塑和壁画描绘着喀纳斯湖的神秘和美丽。
- 历史故事:喀纳斯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的山川湖泊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交融。
- 特产:喀纳斯的特产中,以野生蘑菇和蜂蜜最为有名。这里的野生蘑菇因其生长在未受污染的自然环境中而备受珍视,而蜂蜜则因其纯正和营养价值高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八、克拉玛依站:石油之城
- 特色:克拉玛依站以其现代化的工业氛围而闻名。站内的装饰体现了石油工业的元素,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活力和繁荣。
- 历史故事:克拉玛依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基地之一,这里的石油工业发展见证了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 特产:克拉玛依的特产中,以石油制品和石油相关工艺品最为有名。这里的石油制品以其高质量和广泛的应用而受到人们的认可。
九、石河子站:军垦文化的印记
- 特色:石河子站以其独特的军垦文化而吸引着旅客。站内的装饰和壁画展现了军垦时期的历史和文化,让人感受到那段艰苦岁月的不易。
- 历史故事:石河子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发源地之一,这里的军垦历史见证了中国边疆的开发和建设。
- 特产:石河子的特产中,以棉花和瓜果最为有名。这里的棉花因其长绒和柔软质地而受到人们的喜爱,而瓜果则因其甘甜和多汁而受到欢迎。
十、乌鲁木齐站:多元文化的融合
- 特色:以其多元文化的融合而吸引着旅客。站内的装饰和壁画展现了新疆的多元文化和民族风情。
- 历史故事:乌鲁木齐是新疆的首府,历史上这里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 特产:乌鲁木齐的特产中,以新疆大盘鸡和葡萄最为有名。这里的大盘鸡以其独特的烹饪工艺和丰富的口感而受到人们的喜爱,而葡萄则以其甘甜和多汁而受到欢迎。
(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 | 几维鸟 毕业于新西兰林肯大学。对大众科普知识拥有浓厚兴趣,曾在多个科普期刊上发表过科普文章。关注事实,积极探索前沿科技。
初审 | 陈嘉琦、李书豪
复审 | 魏星华
终审 | 韩永林